第78部分(第4/5 頁)
東都指揮使彭朝陽代之。帝詔令遼東火器營總兵官孫元化移鎮河間,並令其都督火器司職能。原遼東僉事孫傳庭為保定總兵官自京師被破之後,無數京畿百姓攜家帶口逃向四面八方。其中又以逃向永安府人數佔了三四、保定府佔了五六分,蓋因京師的西面乃是流寇肆虐之地,無太多人敢去,去的一般都是不怕死、也想入夥的人物,而東邊的永安府、保定府則靠近中原腹地、有或多或少處於遼東軍的庇護之下,遼東軍乃是天下最強勁旅,人總是最嚮往最安全之所的。
此時,南京的六部聞知太子于山海關登極,紛紛派遣使者奏請太子南下,卻被梁濤以先帝亡於奴手,身為人臣人子,豈能不報此血海深仇?莫非要置當今天子於不忠不孝之地乎?
南京六部數百上千官員無奈,只得派出幾員不畏生死而願意北上的代表前來護駕相輔,其中一位便是那名揚青史的史可法史憲之。
山東朱大典部、遼東軍會與梁城,五省總督陳奇瑜、三邊總督洪承疇、河南總督丁啟睿會於倒馬關,總兵官陳洪範、張應昌、楊漠漣、張全昌、解進忠、賀人龍、副將李卑、楊世恩、艾萬年、柳國鎮等皆在帳下聽令,巡撫都御史丁魁楚等守紫荊、雁門,唐王聿鍵起兵勤王天子即社稷,如今天子死於奴手,此為國家之大仇恨也,大丈夫必報之。舉國之力皆為報君之仇。
然而也並非每個人都像死了父子一般的苦大仇深,至少南京城裡、南直隸富裕之處的官員喊得比誰都響,卻不出兵馬不出糧餉,兩廣總督熊文燦兵馬進軍緩慢,等等。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封封的四處明軍大軍出擊靠近的塘報不斷地將危機的形勢送到紫禁城裡皇太極的手中,換來的卻是他的嘲諷。
唯有遼東軍,才能換來他的重視。
自北京城到漠南蒙古的道路此時已全部被清軍打通,但這並沒有給盛京與北京這如今的大清國新舊大都之間帶來太多的聯絡,因為相隔太遠了!
有時候皇太極甚至在想,是否要將盛京城裡的全部家當遷來北京城?
實際上歷史上多爾袞率師佔領了北京城之後,二個月內便正式昭告天下建都於此,蓋因都於北京便意味著大清佔領天下的雄心和氣魄!
但那個時候畢竟遼東自山海關以東皆服,盛京畢竟處於後方無比安穩,但如今遼東強敵猶在,不容馬虎啊!
八萬大清精銳主力,七八萬京師各地降軍,多爾袞、豪格統大軍分別駐紮於武清和寶坻兩處,扼死了明軍主力進發的道路。併成兩支巨大的鉗子一般,一左一右試圖掐死明軍。
朱大典山東軍**來兩萬,都是較為精銳的軍隊,因為糧草的緣故,全國各地的兵馬儘可能講求又用而非冗大。
遼東軍**來兩萬騎兵,四萬步卒,此時在遼東受梁濤節制的兵馬大致出動了七萬,其他兵力被留在了新復的遼河一帶,日夜加固城池堡壘,打造遼河防線。
催馬揚鞭,“過河!”
梁濤馬鞭遙指前方攔路大河,無數軍士慨然應諾。
寧河,在它的上下游,註定要有兩支大軍在此流淌鮮血。
與此同時,在遼東遼河處,一場針對臨海城池營口的大決戰,也將展開。
新任遼東巡撫彭朝陽督領錦州、大淩河、遼河、旅大四鎮官兵水陸並進意圖一舉虎吞瀋陽的沿海門戶營口。只要營口一下,明軍便失去了海上威脅,因為清軍失去了海港。而明軍便可倚仗此點,進可騷擾瀋陽前線海州,退可保衛遼河防線。
而盛京城裡坐鎮的濟爾哈朗心裡惶惶,原本大金拿下北京,蠻子的國都,汗王皇太極建立大清國,這喜訊傳來之時,盛京城裡家家歡呼,然而明遼東軍出山海關便出唄,還派了一支偏師試圖拿下遼東營口,而此時大清的猛將將領巴圖海又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