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石二鳥!(一更!)(第1/2 頁)
那媒婆與閻婆聽了大喜,武松卻對宋江等人解釋道:
“我家哥哥最是心善,見不得可憐人受苦,曾在陽穀縣拿出一百兩紋銀賙濟窮苦人,如今哥哥動了惻隱之心,也有行良善之舉,當真令兄弟欽佩!”
武松乃是實言,宋江卻不知韋小寶乃是貪財好色、仁義守信的真小人,便也跟著吹捧一番。
韋小寶見唬住了宋江與武松,沒有猜疑他的真正用心,便光明正大地對著媒婆與閻婆道:
“你們兩個且茶樓下等著,為求真實,我們兄弟三人說罷便去看看,若是當真這般可憐,定會救濟爾等。”
武松、宋江聽了便又坐下,誰個料到那媒婆一聽那位大官人韋小寶竟然曾經拿一百兩紋銀賙濟窮苦百姓,且又是仁義名聲在外之人。
義氣之名雖不及及時雨宋江,但在山東好漢中能排得前十,只怕韋小寶、宋江反悔,少了自己的好處,便又大著膽子厚著麵皮來糾纏韋小寶與宋江。
韋小寶煩躁時忽的想到一個一箭雙鵰、一石二鳥之計,對著武松故意道:
“兄弟,且把這兩個不識好人心的婆子,轟趕到樓下,切莫再來攪擾。”
武松聽了並無懷疑,立刻威嚇著媒婆與閻婆下了樓去,如此,既穩住了媒婆、閻婆,又支開了武松。
此刻得閒,茶樓二樓只有韋小寶與宋江二人,便把早已想好的計策往宋江身上施展。
韋小寶湊到宋江之旁,低聲詢問道:
“不知宋公明哥哥平生之志向是何?”
“此間只有你我,公明哥哥可否實言告知?”
宋江被韋小寶如此一問,倒是燃起了一腔熱血,見周遭無人,韋小寶又是遠近有名的好漢,便一訴平生之志向:
“存忠義於心,鑄功勳於國,盡忠報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死而後已,此男兒身只賣於趙官家(皇帝),如此當為大丈夫!”
韋小寶看他說的激動,立刻潑冷水想著勸解執迷不悟的宋江:
“聽聞遼國那邊稱我大宋當今陛下為童子皇帝,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朱勔、梁師成等幾大賊臣弄權,嫉賢妒能,閉塞賢路,非親不進,非財不用。”
“又聽聞如今大宋朝堂,奸臣們閉塞賢路,有金帛投於門下者,便得高官重用,無賄賂投於門下者,總有大功於國,空被沉埋,不得升賞。”
“如此奸黨弄權,讒佞僥倖,嫉賢妒能,賞罰不明,以致天下大亂,江南、兩浙、山東、河北,盜賊並起,草寇猖狂,良民受其塗炭,不得聊生,公明哥哥還願報效朝廷?”
宋江依舊執迷不悟道:
“韋兄弟都說了乃是奸臣當道,矇蔽了當今聖明天子,如今世道非天子之罪,全在這些奸臣身上。”
“兄弟這般說卻不是忠義之人,與我宋江該是兩路人。”
韋小寶見宋江都這般說了,頓感失望,只覺其冥頑不靈,亦從水滸傳中知曉此人乃是儒家愚忠之人。
為人極其複雜,忠心之餘,做事狠辣,為賺秦明,使計策殺其全家,火燒瓦礫場,致使百姓受難。
“若這宋朝皇帝趙佶當真是英明聖主,豈能被奸臣矇蔽?如此豈不是掩耳盜鈴,當真好笑!”
“還好我韋小寶不是什麼儒家弟子,又是天下第一滑頭,小玄子雖是異族皇帝,不跟別的皇帝比,單單比之趙佶這畜生不知強了多少倍,我都不能替小玄子賣命,還想讓我給這昏君賣命?豈不可笑?”
“我寧可學戲臺上白臉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讓我愚忠賣命,萬萬不能!”
此番交談確認了宋江果個如水滸傳中寫的那般,被儒家之毒浸淫已久,不可救藥。
韋小寶心中對其鄙夷至極,但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