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5 頁)
王何說到這裡,三個兒子都笑了起來,北方漢胡雜居已有三百多年,早有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的說法,意思就是種田當文官的事由漢人來,上馬打仗,保家衛國的事情由鮮卑和匈奴這些北方胡人來搞定。
基於這種原則上的是自西魏到隋朝的府兵制度。當年縱橫大漠的拓跋氏鮮卑人,先後滅掉同為鮮卑人的慕容氏後燕和匈奴人赫連氏的胡夏,建立了一統北方的北魏王朝。
在拓跋鮮卑入主中原後,他們原來的大漠草原故地被另一支新興的草原民族柔然所佔據,為了防備柔然,北魏在長城一帶的故地建立了六個軍鎮,以胡人精兵鎮守,時間久了,這些精兵也成了世襲邊軍。
北魏開國之初,中原戰亂方平,普通民眾吃糠咽菜,以胡人為主的六鎮精兵卻是衣食無憂,有獸皮衣服穿,每頓都能吃到肉包子,過的是人上人的生活。
當時胡人們爭相加入六鎮精兵,為了那些入伍指標都打破了頭,流行的口號是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可是一百多年下來,南北朝沒有大的戰事,北方的生產恢復,連普通人家也頓頓有酒有肉,大戶人家的管家都能穿上絲綢衣服。
相比之下,裹著獸皮,啃著肉包子,在北方邊境喝風吃沙的六鎮精兵逐漸地成了人間吊絲,社會底層。
更可悲的是,犯人服刑還有個刑期,而這些六鎮精兵卻是世襲罔替,子孫後代都得繼續為北魏站崗放哨,比勞改犯還慘。當年參軍光榮的口號也化作了穿上軍裝,世代遭殃的沖天怨氣。
加上北魏自孝武帝開始進行漢化改革,連皇家的拓跋氏也改為元氏,整個上層階級一下子玩起了漢人貴族範兒,強制胡人們改變許多古老風俗,比如兄終弟及改成父死子繼,老爹死以後那些漂亮的小老婆們也輪不到兒子們收歸房中了。
這一下,本來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六鎮精兵們終於象火山一樣爆發了,掀起了如滔天巨浪般的六鎮大起義。
起義雖然最後被鎮壓了下去,統一的北魏卻從此被分裂成了以鮮卑化漢人權臣高歡為首,雄霸關東的東魏,和以出身六鎮義軍的鮮卑族大將宇文泰為首,佔有關中隴西地區的西魏。
宇文泰在建軍之初,以六鎮精兵為基礎,設立了十二個衛,又在國內設了八大柱國將軍,除了宇文泰自己和傀儡皇帝元氏以外,實際上掌兵的正好是六個柱國將軍,分管一個鎮,每人手下有兩個上大將軍,分掌兩衛。
這種軍制是照以前胡人部落而來,當時每個部落首領都掌管本部私兵,平時放牧,戰時應召,可汗只是一個召集人,並不能直接管轄這些首領的私兵。
六大柱國將軍手下各有一萬兩千胡騎,每一軍則是六千人,這支一共六萬人的職業軍人,也構成了西魏開國之初的主要軍事力量。
高歡和宇文泰各自立了一個元氏傀儡皇帝,你來我往地打了幾十年,不分勝負,幾十萬剽悍的胡人騎兵在這場戰爭中傷亡殆盡。
打到後來,兩邊都不得不大量地徵召原來只管種田,不管打仗的漢人入伍,以純胡人騎兵為主的軍隊也改成了以漢人步兵為主,胡騎為輔的混合部隊,而西魏的柱**制卻保留了下來。
每個上大將軍手下設兩個開府,各設一個將軍統軍,而楊堅自己的父親楊忠,則是西魏開國時的上大將軍之一。
現在大隋全國各地的州郡,都會劃歸到十二衛的某一衛中,在幾乎所有的州郡裡都設了驃騎將軍府和車騎將軍府,分別管理這些州郡的馬步軍。
王何突然開口問道:“王頒說是召集募集他的私兵,是在我大隋境內募集,還是說到了江南以後招他父親的舊部?”
王華強答道:“聽他的意思,應該是在這裡先募集幾百人,要我們家出錢先準備甲冑兵器,把這幾百人給武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