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1/3 頁)
閬州刺史鄭彙身邊有門客叫寅,此人既好喝酒,又愛讀書,還會舞槍弄棒,長於各種暗器,為鄭器重。只是後來轉入林莽,當了大盜,最終事發而死。寅活著時,曾與靈鑒和尚進行了一次對決。
唐朝夏日午後,清風徐來,花葉不驚。在刺史的庭院裡,朋友們閒坐著,侍女不時穿梭其間。寅起身來到階前,指著幾十步外一棵松樹的某段枝節,對靈鑒說:&ldo;禪師!如果我擊中了,當贏你五千錢,反之亦然!&rdo;
鄭彙和他的朋友們表示贊同。
寅說罷,從囊中取出一粒泥丸,用中指和食指相夾,甩出而擊中,隨後泥丸又反彈回來,沒破碎。
輪到靈鑒,和尚起身,手指間夾著用特殊材料製成的泥丸,靜默如偶,突然發力,寬袖飄蕩,驚起飛鳥。眾人詫異間,泥丸已中目標,深深碎陷於樹中。
靈鑒手裡的泥丸不是用九種材料製造的麼,怎麼還碎了?泥丸自然沒問題,之所以碎於樹中,只能說靈鑒發力更狠、內力更強。武林中人都知道,手發丸狀暗器,最難的是既擊中目標,又碎其中。想達到這種境界,需要特別的功力。
靈鑒,可謂高手了。
泥丸擊中樹後,既沒彈回,也沒在樹外破碎,而是深深碎嵌於硬木之中。
如此推測,要是擊中人的腦袋,又是何等場面?比之於靈鑒,寅手頭上的功夫還嫩點,難怪後來沒當好強盜。如果有靈鑒的功夫,逃跑時回頭髮射幾粒,早就把捕快幹掉了,也不至於最後被逮著處死。
靈鑒身懷如此絕技,你很難說他是一名普通的僧人。如果說他有江湖的背景,甚至更為令人驚訝的真實身份,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下面故事中出現的主人公,同樣善使彈丸,在一次行旅中,他就遇到了一名身份可疑的僧人。
那是唐德宗建中(公元780年~783年)初年,士人韋生搬家去汝州,荒野中遇一僧,兩人相談甚歡。當時天色將晚,僧人指前路道:&ldo;再過幾裡,便是我的禪院,可否光顧?&rdo;
韋生答應,叫家眷先行,自己跟僧人在後面。走了十多里地,依舊不至,韋生問僧人,後者指著前方的一處林煙,說:&ldo;那就是。&rdo;
又走了一段路,天已全黑,韋生開始懷疑。韋生平素擅長彈弓奇技,百發百中,於是悄悄從靴中取出彈弓,裝上銅彈丸,對僧人說:&ldo;我趕路是有程期的,路上相遇,因相談投機,所以共行,並接受您的邀請,可現在已走了二十多里,依舊不到,什麼意思?&rdo;
僧人只說:&ldo;跟我走好了。&rdo;
僧人又往前走了百餘步,韋生已知其為江湖大盜,於是在身後發射彈丸,正中其後腦。僧人似乎沒什麼感覺,韋生又連續發射,五發彈丸皆中其腦,僧人這才摸了摸後腦,說:&ldo;你別再搞惡作劇了好不好?&rdo;(凡五發中之,僧始捫中處,徐曰:&ldo;郎君莫惡作劇。&rdo;)
韋生知道遇見了高手,無可奈何。
二人行至一莊,有數十人舉火炬出迎。僧人拉韋生來到中廳,說:&ldo;公子莫怕。&rdo;
隨後,僧人問左右:&ldo;這位公子的家眷安排好了嗎?&rdo;
左右遂引韋生去看,後者見其妻女別在一室,被安排得很好。韋生回到中廳,僧人握手道:&ldo;我確是大盜,與君共行,本來無甚好意,欲行加害,但公子身懷絕技,為貧僧敬佩。當然,也就是我,若逢他人,早被你擊倒了。彈丸都在這裡‐‐&rdo;
說罷,僧人摸了一下後腦,五顆彈丸墜地有聲,其腦竟無傷痕。
在唐時,很多大盜披著僧人的外衣。唐玄宗的哥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