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招兵(第1/2 頁)
崇禎三年的五月三十日,這一天是修羅營要招兵的日子,招兵的條件是楊少堂在聽取了何秀才以及老蕭和燕震等人的建議後敲定的。 最後決定從流民裡挑選身體符合條件的14歲以上男子,這些流民出身基本上都是普通農民或工匠家裡的子弟。這樣的年輕人見過的世面少,自我意識不強普遍比較靦腆,容易服從長官的命令,打起仗來一個心眼兒。但是也有一個缺點,不懂得隨機應變,但那都是次要的,作為一支軍隊的基數他們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當然了,隨著慢慢的錘鍊和一次次戰鬥的洗禮,他們當中肯定會誕生出大量的基層軍官,甚至也會有人做到將軍。 提前五天,燕震就帶著人把修羅營招兵的訊息和在修羅營當兵的待遇貼了出去,流民大多不認識字,都圍在那裡聽著修羅營的人給他們大聲朗讀。之後的幾天修羅營招兵的訊息,就成了流民圈子裡最熱門的話題。 “嘿,老羅頭兒,你家小孫子去當兵嗎?”一個破衣爛衫的流民蹲在老漢羅木頭身邊問道。羅木頭一邊忙著手裡的活計,一邊答道:“我倒是想啊,可咱們匠戶人家哪有資格當兵啊?” “嗨!那都是以前,現在你們這一百多個工匠,已經在京師那邊銷了戶,也就是說在朝廷眼裡你們都已經是被後金殺死的死人了,那修羅營當兵的好處可是不少啊!”這流民四下看了看又說道“普通的新兵每個月都能有一兩五錢的銀子,而且到了年末還可以免納糧稅。” 修羅營規定:普通軍卒每月餉銀為一兩五錢銀子,班長二兩銀子,排長三兩銀子,連長五兩銀子。如有戰死者,撫卹的銀子有三十兩,另有每年供米15石。 其實修羅營的餉銀定的並不是很高,但是能夠保證足額髮放,這對於現在的大明軍隊可以說是獨一份。明朝末年,一個士兵一年餉銀已經高達18兩,在當時來說已經相當不算低了。 相比之下,後金士兵則要寒酸的多,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工資或餉銀這一說,一年到頭一分錢工資也沒有。皇太極曾經說過一番話,“我國家地土未廣,民力維艱,若從明國之例,按官給俸,則勢有不能”。因為後金長期僻處遼東一隅,以耕田漁獵遊牧為生,經濟水平低下,根本沒有穩定收入供應軍餉俸祿,所以八旗入關前,官兵大臣,一概是沒有俸祿餉銀的。 明朝士兵拿著這麼高的餉銀,為什麼打不過一分錢工資都沒有的八旗兵?原來其中大有文章。明朝士兵餉銀數目雖多,可惜只是紙面文章。明朝末年,隨著國家內外交困,財政極度困難,根本無力按時按量支付軍餉。即使是明朝最重視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也曾多次因欠餉引發兵變。加之明末朝廷風氣腐壞,軍中貪墨剋扣現象成風,明朝士兵很難按時足額領到軍餉,結果很多人衣食難繼,“欠餉愈多,飢寒逼體”,“人僅骨立”,作戰效能和積極性自然無從談起。 而八旗兵雖然不領軍餉工資,處境反而比明朝士兵好得多。並不是他們風格高不愛財,而是取之有“道”。他們的“道”就是出征作戰時,大肆擄掠搶奪,糧食布匹、金銀財帛、人口老幼,凡是能被搬走的一掃而空,以此作為收入來源。所以八旗兵作戰積極性極高,明朝士兵視上戰場為找死,他們卻視為發財良機。《建州聞見錄》記載,後金每逢士兵出征,“一家大小無不歡踴”,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在這種情況下,明朝士兵連吃敗仗也就不足為奇了。 修羅營的招兵吸引了大批青壯前來報名參加考核。這次一共要徵召4500名士兵,可是現在來到報名處的居然有三萬多人,現在參與招兵的,基本都是由於戰亂出逃的北直隸地區的難民,而流民有一個特點,就是愛扎堆兒,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有安全感。老秀才何佔髮帶著孩兒營識字的孩兒兵緊張的進行著登記。 “嘿,小子,讓開讓開,你看你瘦的跟個猴子似的,當個什麼兵?你看我這身板,這才是上陣的坯子!”一個壯漢伸手把身前的羅二一把扒拉到一邊。 “可是…也沒說…瘦…就不能當兵吧?”羅二怯生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