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3 頁)
公主一再囑咐李蒙最近不要參加宴遊。後者當然不明白為什麼,問題在於公主也不明白,她只是在執行皇帝的囑託。但現在,李蒙聽到從曲江邊傳來的樂聲後,不免心神搖盪,心想:管不了許多了,這大好春色,自己作為新科進士,如何能自閉庭中?於是他找了個機會,翻越出了院子,穿過昭國裡的坊門,直奔曲江。
來到曲江邊,李蒙見其他進士都已上了船,船上歌ji美女,吹拉彈唱,好不熱鬧。
大家望見李蒙後,一起喊他的名字。李蒙更是激動,飛步掠過明媚的花樹,一路狂奔。可以想像,他一邊跑著,一邊大約還喊著&ldo;等等我&rdo;之類的話。開船前,他終於跳了上去。他很興奮,終於趕上了。
沒錯,他拼命趕上的,是一艘即將沉沒的死亡遊輪。
怎麼沉沒的呢?這一年春天,江水暴漲。李蒙上船後,即興寫了篇《曲江遊宴序》,文辭特別美,其他進士都欲先看,為此發生爭搶,導致船體傾斜,最終覆於美麗的曲江。
一船皆死的都是新科進士,除了李蒙外,還包括裴士南、梁褒、李捎雲等人。可以說這是當年最大的事件,讓唐朝的人才庫損失慘重。
時光奇遇
唐人李亢所著《獨異志》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前夕,有一隊人馬悄悄行進在通往洛澗的山路上。
這隊人馬有一千五百人(檀道鸞的《續晉陽秋》中說有三千人),帶隊者是王蓬,當時任參軍之職,一個玄學論者。他奉命支援著名的北府兵前鋒劉牢之將軍。後者正在淝水附近的洛澗與前秦苻堅的先頭部隊激戰。
由於行軍中出現了某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王蓬帶著士兵趕到洛澗時,那裡的戰鬥已經結束。
他們在臨近洛澗的一個叫冶溪的地方,整整耽誤了三天。
關於行軍耽擱的原因,在後來的野史筆記中有過一些記載,但說法各異。其中,李亢《獨異志》的記載最奇怪:&ldo;時淝水接戰,晉參軍王蓬率北府兵趨洛澗,援牢之。至冶溪,有偃旗潛行山道,蓬以弩箭攻之。嘩,有器鳴,火焰出,聲震於野。北府兵有中火焰者,遂仆地,血流不止……&rdo;
看來,在抵達洛澗前,王蓬的軍隊已經和敵人相遇。
按李亢記載,王蓬遇到的只是一小股從前線潰敗下來的軍隊,而且他沒有道出這支小股部隊來自何處。
現在,可以大致推測一下當時的情況:
由於前方戰事吃緊,而且淝水一戰關係到東晉王朝的生存,所以王蓬下令叫士兵星夜兼程,直趨洛澗。是日行至冶溪,洛澗在望,天色已晚,前軍點燃火把。就在這時,一隊形跡可疑的軍隊突然出現在不遠處的山道上。
當時,有可能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助手:&ldo;參軍大人!怎麼回事?不會是秦軍來襲吧?&rdo;
王蓬:&ldo;慌什麼?&rdo;
助手:&ldo;他們好像朝我們這邊過來啦。&rdo;
王蓬:&ldo;熄滅火把,弓箭手準備。&rdo;
隨後,王蓬率領士兵埋伏於山路旁。當那一隊人馬進入包圍圈後,王蓬下令亂箭齊發。
這是一次真正的伏擊。
隨後的情形,如《獨異志》描述:&ldo;寇多中箭,僕於馬下。&rdo;顯然,作者認為王蓬遇見的是前秦的軍隊。王蓬此時大傷腦筋,因為按記載,當那隊人馬緩過氣來時,使用了一種奇怪的火器,叫王蓬計程車兵傷亡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助手靈機一動:&ldo;何不用火攻?&rdo;
王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