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頁(第1/2 頁)
所以就算全國大豐收,那也是不愁銷不出去的,要麼平準商行自己囤積起來一些,要麼略賺錢的賣給兵部,再由兵部分給各軍。
在石忞近幾年的不斷努力和大刀闊斧改革軍制下,先後新成立了九區都督府、各省護城司(護城兵)、長護軍和炮兵營,再加上原有的邊軍、禁軍、漕兵、驛兵和庫兵等,常備兵力沒有一百萬也有八、九十萬。
再加上近幾年一直在籌備,最遲來年就會正式成立的海軍,到時,離一百萬也就真差不了什麼了。
石忞之前讓造船司打造的船舶都給了經過正規訓練的沿海都督府水軍,剩餘的少許船舶也被她充分進行了合理利用,在今年初夏的時候就張了榜,只要有人願意組隊到海外探索,船就直接給對方,不用買,也不用出租金和利息,但必須帶回來朝廷需要的訊息、作物種子或者黃金珠寶。
只要出海的人能活著帶回來東西和訊息,石忞就會親自接見他們。
若訊息的價值足夠珍貴,朝廷還會另有賞賜,他們帶來的黃金珠寶,朝廷有優先購買權,至於進貢的新作物則根據實用性進行賞賜。
相當於他們只要組建一支隊伍,再有出海的勇氣,就可以無償獲得一艘價值不菲的船,只要能活著帶回來一些東西,就能實現富貴名利雙收。
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對於謹慎和不差錢的人來說是完全提不起興趣的,但對於愛冒險或者窮困的人來說卻是千年難遇的機遇,所以張榜不到一個月為數不多的船舶就被認領完了。
要不是考慮的官方出資探索的資金壓力太大,又不一定有回報,石忞也不會出此下策,但她也不想他們一去不回,所以特意提前從水軍調了支精良隊伍過來對他們進行訓練,雖然敢出海的人大部分都識水性,但淡水江河和海上還是有不少區別的。
所以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有不少人都覺得多此一舉,但簽契約的時候就有這一條,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便只能服從。
這樣又培訓了近一個月,直到上個月禮部尚書馬傑才親自給每個船長送了一本資訊採集錄送他們出了碼頭,一共八艘船,按商議的章程將分為兩大隊分別沿岸而行,也不知道最後能回來幾艘。
出海探索之事快則一兩年,慢則七八年甚至十來年,乃至有去無回都是有可能的,急不得,石忞也只能在心裡為他們祈禱了。
相比於瞭解世界才花了八艘船和些許人力的低價,供養近百萬軍隊,又和方臘國正在開戰中就很讓她頭疼了。
若是一百萬人全靠國庫賦稅供養,財政壓力大不說,調糧運糧也是一個大工程,再加上去年跟方臘開了戰,還一直打到現在,逼得石忞不得不開始早作打算,另想他法。
石忞左思右想,又和步千雪私下討論了好幾次,再加上多次朝議和歷史借鑑,才想了個屯田的辦法,便讓軍密處擬了個屯田的章程,這樣既可以讓軍隊自給自足,還可以給國庫增收,簡直一舉兩得。
可石忞卻覺得以前的屯田政策不能全盤接收,一是各地氣候情況等都不相同,二是歷史上屯田最後的下場也並不好,三是內閣和其他大臣也有意見。
畢竟軍隊屯田一旦實施,肯定就需要劃撥田土給他們,這樣一來肯定會有不少人的田土會被佔,哪怕能獲得朝廷補償,他們也是不願的。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最後經多次商議, 再加上石忞定的不全盤接收和因地制宜的基調,歷時幾個月才總算拿出了一個眾人都比較滿意的初步章程,後又經過兩次修改才徹底定下來。
大致內容是適合屯田的地方就就近開荒屯田, 不得侵佔百姓田地, 而不適合種植稻穀、小麥的地方就開坑少量土地種植足夠自給的果蔬和適量的土豆、紅薯, 糧食則由戶部調撥, 專人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