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九歲的春天(第2/3 頁)
巷就能學得的嗎?從前三國時候的呂蒙當了大將軍,還被人勸著讀書呢。”
小少年被說得腦袋都低下去了。他家的大人也是寵孩子的,看到這光景就不忍心。祖母何老太太主動解釋道:“家裡的男人整日忙於公務,咱們
家經商的出身,想找個好先生也沒門路。便只好在家學些拳腳。”
康熙的手掌在座椅扶手上摸了摸:“哦?”
旗營裡的孩子讀書不多,這恐怕是個普遍問題。這還是祖上漢人的漢軍旗人家呢,姚啟聖當年也是個學霸,子孫尚且如此。
這就不得不說清朝的八旗制度了。所謂旗人,看上去拿著國家補貼耀武揚威得很,其實他們是不能經商不能考科舉的。唯有的幾個晉升途徑,要麼靠在皇帝跟前露臉,或者賄賂長官,得以謀個差事。再就是靠軍功了。然而南方日漸和平,軍功不好得,於是風氣越發頹靡起來。
氣氛有些沉重,這時當父親的姚儀說話了:“若是皇上開恩,我想把孩子送姑姑家去。”
姚啟聖的妹妹姚啟桑,嫁給了福建的黃錫袞。黃家人沒入旗,屬於小書香世家,家裡頭還開了個書院。不過八旗子弟的姚小少年想要離開駐地,必須得上頭特批才行。
“黃錫袞年紀也大了,精力不濟。”康熙的拒絕顯然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因為他轉而提出了方案b,“老八身邊一直缺伴讀,朕看你家的小子與他投契,不如進京隨大儒學,比他在外無人管教強。”
姚儀睜大了眼,他張了張口,想說“我家這個學大俠的中二病怕是不適合宮裡吧”,然而看康熙一臉已經決定的樣子,到底沒把話說出口。
何家老太太倒是比兒子光棍,直言道:“只要皇上不嫌棄他愚笨難訓,於我們家倒是天大的好事。”
被奉承的康熙心裡舒坦了,問起老人家的衣食起居和身體狀況:“聽聞老夫人年輕時力能扛鼎,可是真的?”
滿頭白髮滿身綢緞的老太太不好意思地笑笑:“許久沒活動筋骨了,鼎是扛不起來,搬張桌子還是可以的。”話畢,單手握住正堂中央黑檀木大供桌的一條腿,就這麼直直地舉了起來。好傢伙,這種大木桌本來用的料子就沉,結構也厚,支撐也粗,沒有四五個成年人沒法抬動的。偏老太太單手就
能上舉六十公分,且桌子上的花瓶香爐盤盞都紋絲不動。
“好!”姚家的小男孩小姑娘給奶奶拍手叫好,一個個眼神中都是崇拜。
康熙和眾阿哥:oo
皇帝陛下本來還想給這家的適齡女孩兒指婚呢,此時見她們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樣子直接將這個可怕的想法扼殺在了腦子裡。
姚家畢竟是姚家,從姚啟聖挑老婆的時候開始家風就註定抽風了。
康熙不太想知道這家姑娘嫁人後會是什麼樣的光景,他只想把注意力放在這家的男人身上。於是姚儀官升一級,成了漢軍鑲紅旗的副都統。
聽說姚家的四兒子想經商,重拾家業,康熙就大筆一揮特批他行商,同時寫了一塊“生財有道”的牌匾,囑咐姚老四要與民為善,緩和旗人與漢民之間的關係。“官商有再如那放高利貸,或者囤積居奇發國難財的,必得節制他。你家祖上是漢人,更要承擔起愛民的重擔。”
如此施恩了一遍,聖駕就離開了姚家返回船上。看這一大家子住的不過四進的房子,小花園只有五十個平方大,著實還沒有船上舒服。
八阿哥胤禩跟著逛了一圈,收穫了小夥伴一枚,此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姚法祖剛正,明明是四哥喜歡的那種,為何最後給了我?”
皇帝的心思總是難以琢磨的,不過年紀漸長的三阿哥和四阿哥還是能夠窺得一二。“姚家跟徐元文、徐乾學兄弟不對付。”三阿哥說,“姚家離經叛道,正統科舉出身的官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