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頁)
帝王無情出爾反爾是常有的事情,滕雲絕對不相信他這一次回京還能活多久,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薛鈞良這麼聰明的人,定然有千百種方法等著自己送死。
可滕雲又不能說些什麼,說他並不是滕英,這太過荒謬了一些。
滕雲收拾了東西,把匕首貼身藏著,如今趙戮歸降,奉國必然元氣大傷,就算一萬兵馬對於奉洺來說不算什麼,奉國兵強馬壯不看在眼裡,但逐鹿侯歸降的影響還是讓奉國震動的。
打仗沒有民心,還能怎麼打?
果然奉洺抽走了邊關的勢力,不再騷擾薛國,薛鈞良很快就讓人送來了聖旨,讓他們班師回朝,論功封賞。
滕雲新收的三萬士兵自然也要跟著回朝,這一隊兵馬浩浩蕩蕩,從滕國到薛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行軍難正好是逃走的大好時機,只是滕雲不知道,自己出了軍隊還能去哪裡,回滕國他是萬萬不想的,那裡是生他養他的地方,難免睹物思人,尤其是滕王變成了滕南侯,最後變成階下囚的情況下。
滕雲是死心眼的人,很多時候轉不過彎兒來。
薛國也不可能去,畢竟是薛鈞良的地盤,薛王心思重,滕雲覺得只要自
己踏進薛國一步,肯定就能被他的眼線發覺。
而奉國人生地不熟,陌生的感覺讓滕雲覺得很彷徨,或許是因為經歷的多了,反而怕陌生怕孤單。
趙戮剛到軍中,很多人不服他,因為不知道他的身份,聖旨一來給他加官進爵,封了主帥,滕雲倒是變成了副帥,趙統因為有功,也封了將軍。
滕雲自然看得出來,這是薛鈞良的第一步動作,想要制住自己,讓趙戮制衡自己,估摸著他已經猜到滕雲有了逃跑的念頭。
趙戮帶領大軍回京,派了趙統隨時跟著滕雲,算是監視,滕雲雖然熟讀兵書,但這個身體體力不行,平日練功夫只是花架子,和趙統沒辦法比,別看趙統一副文弱的樣子,又經常被何氏兄弟叫做白麵書生,但全軍上下和他比劍,沒有打得過他的。
滕雲知道薛鈞良是鐵了心要砍自己的頭,不會給他留一丁點的機會逃走。
更何況滕裳和滕南侯還在京城裡,滕雲就算憤怒滕南侯不爭,但也不能別乾淨對滕裳的親情。
趙統笑著對滕雲道:&ldo;我聽說將軍燒了雲鳳宮,怕是和奉國有仇?不然也不會這樣置生死於度外。&rdo;
滕雲並沒答,趙統又笑道:&ldo;我瞧你臉上有疤,這樣大大小小也不像刺字,難道是打仗留下來的?&rdo;
滕雲笑道:&ldo;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何必問這麼多,拿話來揶揄人,也並非大丈夫所為。&rdo;
趙統心高氣傲,他那日並不知道滕雲是那個口碑奇差就會溜須拍馬的背劍官,還覺得這個人氣度不凡,後來一聽說頓時有些氣怒,還以為滕雲的恭謙是裝出來的想要戲弄自己,自然對他的印象不好。
而且趙統是名門之後,自幼飽讀詩書,薛鈞良曾開玩笑,指著當時還是侍衛的趙統說,&ldo;他日必為不世之才&rdo;。後來趙統從宮裡被調去了軍營,再後來被薛鈞良看中放到了奉國接應趙戮,一路高升不斷,確實是因為他不論是才識還是膽識,都高人一等。
如此的趙統,又怎麼可能服氣一個靠嘴皮子的背劍官。
趙統道:&ldo;你若不服,可以跟我比劍。&rdo;
騰雲道:&ldo;劍只能殺一人,沙場徵戰,是國家之間的事情,匹夫之勇實在欠妥。&rdo;
趙統還要和他理論,趙戮已經聽說二人有間隙,他們都是將軍,雖然已經班師回朝途中,但將軍之間真的比劃起來,也擾亂軍心
。
趙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