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第1/2 頁)
真讓他找出了個大概出來:
“回稟陛下,糯米大致應為‘秫’。”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是讀法不同,不過秫煮熟後還真的比一般稻米軟糯許多,稱之為糯米算是很直白的表達方法。
劉徹適時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後世之人,於技藝一道頗有所長,然遣詞造句還是欠缺些。”
好好的秫怎麼就變成了糯米,劉徹對於大白話有很大的意見,他已多次從天幕中觀察出這一特點,若都如天幕中這般言語,很不雅觀。
比如:‘有美男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豈不就是:我的美男子啊,一天沒見到你,就想你想得厲害了喲!
嘶~不雅,很不雅,劉徹將取下的外袍又穿了回去。
既然知道了原材料,可就難不倒御廚了。第二日晌午過後,一盤蜜汁糯米藕就出現在了劉徹與霍去病的桌案。
劉徹一臉慈愛的看著霍去病:“快吃,補身體!”
一連幾日,霍去病都能吃上糯米藕,每到下午茶時間,霍去病必定會被劉徹喊去宮中開小灶。
“去病,快來補身體!”
“……”
【為什麼劉徹一直對衛青與霍去病恩寵有加呢,當然他們能打勝仗是一方面,但是別人的襯托也是另一個關鍵原因。
漢武帝的傷心事,就從他的迷路大將李廣開始。】
-
李將軍府中,聽聞天幕又提起了自己,竟然還稱自己為迷路大將,李廣氣得一陣眩暈。
“老爺,您沒事吧?”
小廝攙扶著李廣,深怕他大受刺激。
李廣坐穩後,深吸了一口氣:“我沒事,倒要看看這後世小兒是怎樣評價老夫的!”
【後世之人談論起李廣將軍,總覺得他差那麼臨門一腳,很是悲情。最後甚至連李廣的兒子李敢、李廣的部下都封了侯,可作為父親與上級的李廣卻還沒能封侯。詩人們也會拿李廣事蹟寫詩,比如: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歷經三朝,一直在邊疆抵抗匈奴的騷擾。好不容易等來對戰匈奴的黃金時期,遇見了戰鬥積極分子漢武帝劉徹!在漢武帝一朝,對匈奴作戰可是合法且能得功勳的。
然而功勳也不是那麼好得的,因為漢主要承了秦制。秦朝的律法是出了名的嚴謹,哪怕到了漢朝有蕭何等人做了修改,還是自有一套嚴格的封賞制度。
就以李廣終身追求的侯爵來說,漢朝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得以封侯。其一,斬或俘虜敵軍主帥;其二,攻破敵方陣形;其三,斬殺一定數量的敵軍;其四,能很好的協調部下。
所以從中就可以看出,衛青與霍去病等都是實打實的功績封侯,衛霍二人殺敵數且不看,衛青還給劉徹帶回了他喜愛的羊。
霍去病則不同,他喜歡把匈奴一鍋端,後期成長起來後,經常帶著匈奴高階官員、匈奴的親朋好友們一起回大漢。
以上都是大漢封侯的條件。】
-
秦始皇仔細看了下天幕所言漢朝的封侯制度,一看果然是從他大秦承襲過去的,心情並沒有那麼好。
不過後世王朝取代了自己的朝代,複製了自己的制度,還經營得比自己朝代更好,換誰見了都不得展笑顏。
秦始皇抓著李斯問道:
“大秦律法,果真嚴苛?”
李斯最近答了許多類似的送命題,已經有了一定答題經驗:
“陛下,從天幕中漢朝看來,一定程度上減輕賦稅徭役確實於民有利。”
秦始皇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待李斯退下後,秦始皇使勁想了想,天幕中有提到漢朝減輕了賦稅徭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