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第2/2 頁)
祿山統領的三萬人之外,安守忠已經率領五萬人馬渡過長江,抵達了徐州城外。
另外加上在廬州與田神功廝殺的田承嗣三萬人,在中原地區的叛軍總兵力估計在十九萬左右,總兵力與唐軍旗鼓相當。
換句話說,唐軍與燕軍都在河南道境內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原地區的勝負將對唐、燕之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唐軍獲勝,不但會大幅擠壓燕軍的控制疆域,還會把河北境內與江南境內的叛軍完全割裂,讓他們陷入各自為戰的地步,或許在一年之內就能徹底平定“安史之亂”。
但如果燕軍獲勝,那麼叛軍不但會在中原地區站穩腳跟,還會為江南道境內的叛軍爭取到時間,讓安慶緒、崔乾佑攻城略地,為燕國擴張地盤。
除了河北、河南兩大戰區之外,唐、燕兩軍爭奪的第三區域則是百年未經戰事的江南地區。
在江南道境內,叛軍以“南京”為據點,兵分兩路,由安慶緒、崔乾佑各自率領五萬人馬向南推進,目前已經過了杭州,直逼婺州與台州。
但由於夫蒙靈察擔任主將,雷萬春、來瑱擔任副將的五萬唐軍乘坐船隻,順著長江東下,目標直指叛軍的陪都“南京”,逼的安祿山不得不調安慶緒從婺州回師,拱衛南京。
這樣一來,據守婺州治所金華的張九皋獲得了喘息之機,隨即率部向東馳援台州,抵擋崔乾佑叛軍的推進。
同時,嶺南節度使高適率一萬嶺南軍北上,目前已經過了溫州,距台州治所臨海只剩下四百里路程。
兩路唐軍相繼前來增援,這使得死守台州的唐軍士氣大振,在萬餘百姓的幫助下負隅頑抗,誓死保衛城池。
大概估算一下,江南道境內的叛軍在十一二萬左右,唐軍正面兵力大概有八萬左右。
此外,各州都擁有兩三千人不等的州兵,叛軍前期的兵力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燕軍在江南境內迅速擴張的態勢已經遭到遏制,失去了擴張能力。
李瑛坐在椅子上,望著手裡的表格喃喃自語。
“三大戰場內的我軍總兵力大概為三十八萬左右,主要將領有王忠嗣、僕固懷恩、杜希望、夫蒙靈察、張九皋等人。
對比安祿山手下的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崔乾佑這幫悍將,似乎並沒有優勢。
等李光弼把吐蕃人驅逐出劍南之後,必須調他與李嗣業率領川軍進入中原戰場,才能把勝算增加到最大!
如有必要,可以調僕固懷恩或者杜希望前往安西接替郭子儀,調這個中興大唐的名將來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想起郭子儀,李瑛不禁有些感慨。
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年,皇帝也當了一年半的時間,到現在自己居然還未能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郭汾陽”謀面,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就在這時,在含象殿門外值班的內侍馬三寶進來稟報。
“啟奏聖人,嗣寧王與汝陽郡王正在門外求見。”
“伯父的兩個兒子突然跑來求見朕,發生了何事?”
李瑛聞言皺起了眉頭,緩緩放下了手裡的表格,“宣二人進來見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