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5 頁)
每一天,總有人在這兒祈禱,哪怕身邊有亂飛的子彈和亂跑的坦克,以及神出鬼沒的自殺性爆炸襲擊者。
每一天,總有人對著它細語,撫摸著它的裸露的磚瓦,每一條細縫,還有在彈坑中倔強生長著的帶著血色的一株碧綠的野草。
儘管它早已滿目瘡夷,彈痕累累,斷壁殘垣。
信仰,偉大的信仰!
願信仰不再充滿血腥,重回聖潔。
尾 聲
復仇,要麼寬恕。
“想要有個家
一個沒有哀愁的地方”
這兒是中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共同的家。
我不想外人再插足這個原本能夠“很快”平息的問題。
一邊是骯髒的利益交易,獨立的國家成為強權手中的一顆棋子。
一邊是弱者被仇恨和鮮血迷住雙眼的絕望地抵抗,他們手中的武器,要麼是石塊,要麼是玉石俱焚的慘烈,和無窮無盡的恐怖。他們稱之為“神聖的戰役。”但是,果真如此麼?
我也不想看到拉賓之後,阿特也會絕望地離開。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主權利機構主席,現年75歲,歷經40餘年戎馬生活,是巴勒斯坦未來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他為挑起這一重擔,早已心力交瘁。面對這樣一個年逾古稀風蝕殘年的老人,以色列揚言要將他趕出官邸。而他住的地方,已被以軍推土機推倒了3/2;成了一堆廢墟。
希望,就此消失了麼?
初稿於2003年秋
後記:時隔三年,當我再翻此文,無意間發現,自己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記錄者。遠在大陸另一端的自己,透過影像和文字的畫面,觸控著這段歷史,遠遠的旁觀,不僅僅因為距離。
阿特終於走了,或許也算是一種解脫。
鐵打的沙龍巨頭,終究難逃疾病的折磨。
兩個權力頂端的人物退出歷史的舞臺,但主角的退場並不意味著仇恨、殺戮、死亡、衝突和戰爭的結束。
可喜的是,加沙猶太定居點的拆除,這是作為沙龍政治生命的絕筆,至少讓失去一切的巴勒斯坦看到了希望。阿拉伯人可以迴歸故土,重建家園,而阿拉法特由此也可含笑九泉。退一步,畢竟海闊天空。
可悲的是,“柏林牆”再度上演,約旦河成為雙方重兵壓陣劍拔弩張的軍事要塞。隔絕,是因為恐懼和仇恨。弱者選擇了暴力和恐怖主宰一切,但只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噩夢仍在繼續。
阿巴斯面對的是一個希望和噩夢交織的時代,這個時代最大的敵人不是以色列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而是所有因為害怕受傷而去殺害別人的弱小者自己。
要知道,因為是弱者,所以更需要和平,讓他們可以擁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我會成為烈士,這是我的夢。”亞辛的夢圓了,可,其它人的夢,又在哪裡?
我,仍會等待,同所有不放棄希望的人一起祈禱……
謹以此文悼念逝去的阿特,他是真的英雄
定稿於2006…8…19
炮火前的伊拉克
(——惡搞小文)
一、 核查
巴拉迪:老薩乖乖,把門開啟,讓我進來,就免戰爭。
薩達姆:不開不開就不開,間諜一進來,立馬我完蛋!
布什: 嘿!你要是敢說四個“不開”,就等著抽石油,吃炮灰吧!
薩達姆:我是不想開不願開不要開不敢開你要我開我偏不開!跟您說句實話吧,我這兒沒有核武器,滾回你的紐約去吧,海灣不歡迎你們!
布萊爾:得,五個“不開”!
布什: #¥%…該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