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3 頁)
小孩的琅琅書聲持續了快一刻鐘,完整的將《千字文》念誦了三遍,然後才聽到一個清朗地聲音道:&ldo;好了,現在我們再來讀九九表,一一得一,一起。&rdo;
童音再起,&ldo;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rdo;
呂蒙正在這裡又駐足了一會兒,便見到幾個婦人和漢子也停在了門前不遠,似乎礙於縣令的官威不敢上前。
呂蒙正見他們有的擔著柴,有的抱些甕,神色上不象是路過,便將那年紀最長的老爺子召到面前來。
&ldo;老爺子,你抱了甕在這裡幹嘛呀?&rdo;呂蒙正和藹地問。
&ldo;回明府的話,&rdo;老人家看起來七十多了,經過挺多的事,遇到縣令問話也不慌張,&ldo;撫孤院前些時候來了一個識字會算的小先生,願意教咱們孩子認字咧,每天申正到酉正帶著娃娃們念書,咱們也不能讓人家白教,隔三差五的,挑擔柴火或者抱甕豆子過來。今天不是小年嘛,咱家裡寬裕點,咱媳婦就撿了幾個雞子讓老漢給小先生送來。&rdo;
老人家略帶得意地露出甕口給呂蒙正看,黑乎乎的甕子裡用稻糙杆仔細地墊了,甕口那裡露出三四個胖乎乎的雞蛋。
&ldo;好啦,今天就到這裡啦,大家把東西收拾好。&rdo;他們說話間,門裡那個清朗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門裡一陣響動,黑油大門吱呀呀地轉開,一群穿著褐衣短打的小孩子排著隊,一個一個將手裡一塊小板子給那少年看了,才走出門去。呂蒙正一看,不出所料,那少年果然就是崔瑛。
&ldo;明府,咱們先進去送東西啦。&rdo;老人家看臺階下幾人的神色,請示道。
&ldo;怎麼?不是送給那個小先生嗎?&rdo;呂蒙正驚異地指了指門前的少年問。
&ldo;小先生心慈哩,&rdo;也許是看呂蒙正挺和氣,一個婦人抱了一甌黃豆過來搭話道:&ldo;咱們送來的東西最後都給撫孤院所有孩子一起用了,小先生讓咱們都直接放廚房,不要當孩子的面給,免得因為禮物的厚薄讓孩子臉面上過不去,受了委屈。&rdo;
&ldo;聖功兄,這小先生可真有長者之風啊。&rdo;來送嘉獎令並順便看一看同年的青年感嘆道。
&ldo;永年兄,這回你可信呂某沒有妄言了吧。&rdo;呂蒙正撫須得意道。
陸陸續續二十多個小孩子走出門外,嬉笑著在門外你一句我一句地做著聯句的遊戲,然後與出來的大人一起離開。呂蒙才領了一眾人等踏入這個熟悉又陌生的院子。
與印象中雜亂無章的院子不同,現在的院子非常整潔。牆壁被白灰粉刷一新,晾曬的衣物都整整齊齊地垂掛在晾衣繩下,院子裡乾乾淨淨的,不見髒亂。
年長的孩子與幾個老人一起整理剛才眾人送來的東西,年幼的孩子有的抓了掃帚打掃院子,有的則幫著年長的孩子打下手,一切井然有序。
&ldo;學生見過大令!&rdo;剛一到門內,崔瑛便看見了呂蒙正一行人,緊走兩步上前行禮道。
&ldo;不必客氣。&rdo;呂蒙正兩手將正在行禮的崔瑛扶起,笑著向青年介紹道:&ldo;這就是本官在奏摺中舉薦的神童,姓崔名瑛,年幼無字,永年兄直接叫他阿瑛即可。&rdo;
然後又向崔瑛說:&ldo;這是陳彭年兄,字永年,來宣陛下嘉令的,你稱呼他為永年兄就是。&rdo;
崔瑛一邊行禮一邊在心底欣喜,自己又見著一位大神。嗯,一位召人恨的大神,原來歷史上《廣韻》就是他編的,中文系的學生學古代漢語時繞不開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