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3 頁)
本宅,不得外宿。宅內不許外人進出,如果需要人灑掃或洗滌衣物可交由內宅的兩個僕役處理。&rdo;
&ldo;多謝告知,還未請教高姓尊名?&rdo;崔瑛站到寫了自己名字的屋前拱手一揖。
&ldo;某姓高,叫某高三就是,有事招呼儘管招呼某。&rdo;
&ldo;那多謝高三郎。&rdo;崔瑛實在不習慣叫&ldo;高三&rdo;,那會讓他想起被試卷和競賽淹沒的青春時光,便挑了一個這個時代通行的稱呼。
後宅的院子不大,正房五架,東西兩廂各有三間房,崔瑛的住處在西廂上首第一間,就著燈光能看到每一間房外都貼上了各人的名字。
正房東西兩廳各有一人,東首寫的是宰相範質孫坦;西首則是先樞密使王朴子偃。
東廂三間是一人一間,名貼上父祖輩的職位多是州府官員。
崔瑛所在的西廂則是四人一間,只寫了籍貫,比如崔瑛的名貼上就是&ldo;廬州崔瑛&rdo;四字,而與他同室的三人,最右的是京畿之地的成寅,再左一個是壽州朱鈐和幽州張翼,最後就是崔瑛。一院居舍,等級分明。
推門進屋,南北牆邊各有兩張榻,西牆邊有兩張並排的小案幾。案邊只坐了一個和崔瑛差不多大的少年人,正對著燭火專心誦讀著什麼,一個眼神都沒分給崔瑛。
四張床榻只留了南牆下首的一張還沒有東西,看起來其他三人都已經到了,就是不知道那個讀書的少年是誰了。
崔瑛見那少年沒有搭話的意思,便尋了抹布將床鋪擦了擦,又將地面掃了一下,再將自己的行李擺放好。崔瑛帶的東西不多,那一套十三經是必帶的了,另外就是一套鋪蓋幾身衣服,幾刀竹紙,當然最要緊的就是一大包糙紙,說實話,在古代生活要是沒有糙紙日子真是痛苦又噁心。只要想一想用竹片什麼的,就明白古人為什麼要管上廁所叫&ldo;更衣&rdo;了。
所有東西安頓好,崔瑛也湊到燭火邊,拿出禮部給自己的文書來看。一張一尺長的宣紙上最右邊寫明瞭崔瑛的籍貫、祖籍,左一列寫&ldo;年十四,高六尺,體修長,膚白,貌秀&rdo;,這是外貌;最右邊則寫了&ldo;長於農事,擅算,以注音巧思舉。&rdo;這應該就是應神童試的理由。
剛看完文書,院裡便傳來一陣喧鬧,一群十來歲的少年人說說笑笑地進來了。
&ldo;武學那邊的鵪鶉餶飿可真香,我明兒定要再去吃上一頓。&rdo;
&ldo;相國寺邊上那家正店的走馬燈挺精巧的,我要琢磨琢磨。&rdo;兩個少年人雞同鴨講地推開了房門,
&ldo;寅書生還讀書呢,小心讀……呃,你是……&rdo;
&ldo;在下廬州崔瑛,見過幾位郎君。&rdo;崔瑛有禮的一拱手。
&ldo;我是壽州朱鈐,他是幽州張翼,讀書的那個是本地人,叫成寅。大家得在一個屋裡住挺長時間,不要客氣,要不然處得彆扭。&rdo;那個說要吃餶飿的少年將屋裡的介紹了一下,關心地問道:&ldo;你這是剛到?吃了沒?&rdo;
&ldo;住進來前在旁邊腳店吃過了。&rdo;崔瑛回答道。
&ldo;明兒上院的王五郎君請咱們去他家裡玩,你一同去嗎?&rdo;
&ldo;小弟剛來,還有些親友長輩需要拜會,改日吧。&rdo;崔瑛知道他說的是住在正堂西廳的王偃,但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時候,他不打算貿然加入任何一個團體。
&ldo;我說阿鈐,你們自入京以來就整日嬉遊,不怕應試不過,丟人現眼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