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3 頁)
個書辦外還管著三家匠戶,木匠、鐵匠和泥瓦匠各一戶。匠戶人家腦子都挺好用,拼拼湊湊,有用竹子替代鐵環的,有想到用麻繩代替皮帶還原出崔瑛最早那版腳踏式脫粒機的,總之,在典吏的催逼下將這脫粒機改造成不需要一點兒鐵器的農業用具。
崔瑛最終還是選擇了手搖式帶竹環的那一版,一來六安竹子易得,成本比鐵環要低得多,二來製作簡單,除了最中間用來使脫粒桶轉動的軸之外,其它的東西普通百姓的手藝也能打造。
崔瑛命令木匠只管制中軸,他回自己家將脫粒機的圖紙、製作方式和使用方式圖文並茂地畫在一張紙上,讓張雷帶著這一年裡已經做老了的印刷匠人將這圖紙刻在蠟紙上,上油印機進行印刷。
熟手的匠人果然效率要高得多,一夜裡印了上千份才將蠟紙印破。
&ldo;嗯,這該是夠用了。&rdo;葉知秋盤算一下,四十幾個村子,一村裡有個二十多份,幾家勻一下也就行了。
&ldo;府君這個小冊子倒是好用,只這些字怕是百姓看不懂,也做不成。&rdo;工房典吏一邊說一邊偷眼看崔瑛,怕年輕的知縣乍聽到不順耳的話發怒。
&ldo;沒事,認得字的人馬上就回來了。&rdo;崔瑛還沒說話,一旁的葉知秋便接過話頭。
&ldo;嗯,夏忙的時候肯定不能修路的,咱們縣的小孩子肯定也要回來幫著農忙的。&rdo;崔瑛點點頭應和道。
果然就這一兩天,出去給人當帳房先生的孩子們陸陸續續的回了家,一個個穿著簇新的布衣,臉上也比離家時多了一些血色,腰間掛著一尺長的算盤,走起路來,也頗有些士子風度。
回了家的孩子如今快被各家捧上了天,縣城裡天天都有大人來割肉給自家孩子吃。農忙時節將至,家裡人竟也不需要他們下地,還將孩子正正經經送到崔瑛之前的宅子裡接著跟張雷學習起來。
見到這樣的場景,葉知秋不禁讚嘆一聲道:&ldo;果真民富而好學。&rdo;
&ldo;不是什麼好事,&rdo;崔瑛看著這群孩子穿得整整齊齊的長衫,眉頭都皺起來了,&ldo;阿雷,將人叫到院子裡列隊,我有話說。&rdo;
&ldo;是。&rdo;已經算所有學生半個夫子的張雷恭敬得應了一聲,將所有學員都叫到崔瑛最初給他們訓練方向的那個小院子裡了。
崔瑛能感覺到的問題是這些孩子有了讀書人的傲氣,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以讀書人自比,野心小些的,願意做帳房先生之類的活計的還好,最怕的是天天做著為官做宰的夢,卻沒有足夠的實力,最後拖累家人。
但這話也分怎麼說,如果說得過於嚴厲,再加上自己知縣的身份,怕是會打擊這些孩子的向學之心,但若放任不管,很快唯讀書論和學習無用論就會在這塊土地上蔓延,攪得這群淳樸的百姓無所適從。
崔瑛斟酌了一下語氣,看著臺下站的那些比自己身體小不了多少歲的小孩子,微笑著問:&ldo;讀書好不好?&rdo;
&ldo;好!&rdo;底下的小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
&ldo;好在哪兒?&rdo;
&ldo;能看懂告示,吏員不欺負我們家了。&rdo;小孩子們互相看了看,一個個子最小的孩子才乍著膽子回答。
&ldo;很好,你很注意觀察自己的生活。&rdo;崔瑛笑著點點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