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3/4 頁)
大做強社港農業。
其目的有三:一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其二,做大公司規模,加強社港農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又可及時瞭解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和銷售情況,指導農戶生產;其三,進行科學有序的管理,用一整套科學管理方法和流程,管理農業生產,爭取在不久的將來,讓社港的農戶可以做到只和資訊交易公司簽訂合同,農戶只負責生產,不負責銷售,其他諸如結算、賬期之類事情都由資訊交易公司負責,完全不用農民操心,讓農戶心無旁騖,一門心思謀生產。
這是楊志遠現在必須要走的一著棋,此棋一旦走好,對社港的農業發展肯定影響深遠,對幫助社港的農業走出目前的困境和頹勢尤為重要。當然資訊交易公司其初衷是服務於農業,但也不僅僅侷限於農業,一旦社港的旅遊和工業生產都發展了起來,那麼資訊交易公司涵蓋的範圍就會更大,更全,真到那時,公司就可以實行集團化,同樣可以對社港的旅遊和工業進行推薦,資訊交易公司同時也可以成為社港的一個視窗。
社港旅遊開發總公司就不用說了,其目的就是整合社港的旅遊資源,統一管理,招商引資,打造社港旅遊航母,實施楊志遠三五年上市的宏偉戰略藍圖。
楊志遠其實有想法對全縣的正科級機構進行一次大的整合,對諸如農業局和林業局、規劃局和建設局此類職能相似的局進行合併,減少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從而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減輕農民負擔。可他心裡清楚,政府機構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對於社港這樣的農業縣,就業難,進事業編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造成機構臃腫,農民負擔加重。楊志遠審時度勢,知道自己剛剛上任,一來就裁減機構,精簡人員,對既得利益者的觸動太大,只會加深社港的社會矛盾,增加改革難度。這樣一來反而會把自己拖入矛盾的泥濘,脫不開身,自己哪裡還能伸展拳腳去實施自己的戰略。孰重孰輕,楊志遠自然清楚,機構改革的事情,看來只能放在一邊,等到時機成熟,自己騰出手來,再行實施也不遲。
楊志遠對孟路軍說:“孟縣,都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可真要去做談何容易。現在倒好,機構沒有精簡,反而多出了兩個機構來,真不知道老百姓會怎麼想。”
孟路軍笑,說:“楊書記,機構改革,牽扯的利益太多,一旦實施,肯定麻紗不斷,從社港目前的情況來看,暫時不動,是為上策。”
楊志遠感嘆,說:“想當年,我在楊家坳創業,那時向晚成同志是新營的縣委書記,我曾向其建言,合鄉並鎮,精兵簡政,向晚成一直笑而不動,我那時還覺得向晚成膽子太小思前顧後,顧慮太多。現如今我自己也坐到了縣委書記這個位子,才理解向晚成那時的心情,向晚成何嘗不想動刀子,可是他知道這一刀子下去,只怕手術沒動成,自己反而會被這把刀子自傷,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緩行一步也罷。現在看來,每一步創新,都面臨著保守僵化的教條和超越階段的激進的雙重挑戰;每一次突破,何嘗不是一次繼承和發展、現實與長遠、漸進與闖關的兩難選擇;而每一項決策,都必然要觸動既得利益的乳酪,使決策者迷失於‘做蛋糕’和‘分蛋糕’的眾口難調之中。孟縣,你說這是什麼,有心無力?”
孟路軍笑,說:“楊書記,你這可不是什麼有心無力,你這該叫謀而後動。楊書記,雖然我們共事不久,但以我的觀察,你楊書記不是那種前怕狼後怕虎的人,你心中一旦有了想法,遲早會去實施,你謀而不動,並不代表你不會動,你只是心有權衡,知道輕重緩急,就像你那天跟朱少石先生所言,但凡成大事者,都懂得取捨,你楊書記就是這樣一個成大事之人。”
楊志遠哈哈一笑,說:“孟縣,這是幹嘛,吹捧我啊,這可不是你孟縣的性格。”
孟路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