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曹操神機營的重型武器分給了丹陽軍,讓這幫傢伙高興之餘,更加的死心塌地。
簡單的整軍,收攏汝南殘軍,有些人還真趁機跑回汝南去了。
這時好訊息來了。
袁術大將紀靈率五萬大軍回到汝南,楊奉和韓暹見敵勢大,未曾交戰就撤出汝南,但已沒有其他出路,只能也撤往新野。
我軍和曹操大軍交戰之時,他們就在新野周圍駐紮。
等到我軍大敗曹軍,他們思慮再三,終於決定來投靠我了。
收攏了楊奉,韓暹的軍馬,我對兩人終於走上了正確的革命道路而誇獎一番,好言撫慰,又共同宣誓一定要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終身。
安頓好了兩人,我軍繼續馬不停蹄的向宛城行進。
對張繡,我有九成的把握可以說服他,煩人的是在他那混日子的賈詡,鬼點子賊多,一肚子壞水,不是輕鬆能打發了的。
呂布曾和張濟,賈詡同朝為官,只是當時呂布貴為董卓義子,和這些小人物沒有多少交集,那時張繡還在張濟軍中任職,更是排不上號了。
長安兵敗讓呂布第一次記住了賈詡的名字,也讓呂布和賈詡之間有了間接的仇恨。
張繡和呂布談不上什麼深仇大恨,長安之亂的時候,張繡正好在江湖上歷練,磨合他新創出了槍法,他叔叔張濟雖然帶兵和呂布對戰過,也是適逢其會,各為其主,各有所圖。
張繡本人將官出身,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佔據宛城也是因為長安內亂,張濟帶兵出來另謀出路,不巧被長了眼的箭給射了個正著,臨死前才將部隊託付給了張繡。
張繡本意是守著叔叔的軍隊,佔個城池當個一城之主。可值此亂世,想獨善其身無異於痴人說夢。
曹操數次出兵想要吞併張繡的軍隊,張繡不願意將叔叔的心血拱手相讓,依賈詡之言,和劉表結成聯盟,共抗曹操。
我的目的也不是吞併張繡,我要的是親密合作。
曹操這些年來勢力急速膨脹,不停的發動戰爭,令周圍勢力人人自危,如今更操控漢廷,擺明瞭要號令中華,欲一統天下。
而似劉表一眾,雖沒有野心獨霸天下,卻也不會放棄自己固有的利益,所以劉表才和張繡結盟。
陳宮去遊說劉表之時,就表明的我軍的態度,要和張繡通力合作共抗曹軍。這是我軍前往宛城的目標,也是將來劉表同意和我軍結盟的先決條件。
這回還得辛苦陳宮,以我軍軍師的身份出使宛城。
我得先和張繡打個招呼,別搞不清狀況,來個大火拼,失了我的本意。
陳宮揣了從劉表處搞到的,給張繡寫的說情信,象徵性的帶了些禮品就去宛城了。
我帶了大軍隨後挺進宛城,這次要是談不攏,我就只能帶兵踏平宛城了。
打仗我怕過誰來,曹操三萬大軍我都一把火燒沒了,張繡還敢頑抗到底嗎?
正文 第十四章 宛城談判
張繡的實力不弱,守城有餘,擴張不足。
當然這是沒有賈詡給他出陰謀詭計的前提下。
打仗的基礎還是綜合實力,武器,裝備,士氣,還有人數。
武器,裝備我有了曹操的贊助,強過張繡許多。
軍隊計程車氣,經過汝南強勢的奪城,博望坡火燒曹軍的大勝,我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
講人,現在我軍的正規軍人數要比張繡多,且多半都是久戰沙場的老兵,打到最後也是張繡先打沒人了。
張繡再怎麼用計,我就給他來個硬碰硬,他一樣得接著。
我帶軍壓進,有一種強迫的意思。
不管張繡怎麼考慮和我結盟的好壞,我要讓他先明白,假如不和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