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2/2 頁)
董承開始謀誅曹操,當在此前。劉備東徵討袁術脫身,《三國志?武帝紀》記載&ldo;十二月,公軍官渡。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硃靈要之。會術病死。&rdo;可見,是建安四年冬。其間有大半年的時間,卻始終停留在一個&ldo;謀&rdo;的階段,其間曹操出許昌有之,單獨謁見漢帝有之,田獵有之,連關羽都看出有殺曹操的機會,而董承等人始終停留在一個&ldo;謀&rdo;字上,可見其對機會的掌握和勇氣存在問題。他們似乎在坐等一個完美的時機而不知這種坐等是慢性自殺。
忽然想起對劉表的一句評價 – &ldo;表,座談客爾。&rdo;袞袞諸公,大體如是。
這樣,劉備再看不出問題來就不是劉備了。
劉備自己幹這個是行家。楊奉韓暹就是被大耳朵哄進帳中一刀了帳。他對怎麼幹這種事兒很門清的,可是,人家會聽他一個鄉巴佬的麼?於是弄明白董承等人的真實能耐以後,劉備所能做的,就只有逃了。
順便提一下,這段文字中的時間在史料中很有前後矛盾的地方。這裡面的主要問題是袁術死於何時。
根據三國志武帝紀和蜀書先主傳的記載,袁術當死於劉備出征和董承被誅之間。一來這是武帝紀記載的時間順序,二來也符合劉備送還副將朱靈軍的邏輯。劉備出征後遣曹操部將朱靈回許昌,當在袁術死後,但劉備與董承的密謀洩漏,董承被誅之前(建安五年正月),因為如果不是袁術死了,劉備討伐他的任務就依然存在,不會送還朱靈所部,如果董承案件暴露在先,也就不必要送還朱靈所部了 – 反正臉撕破了,沒理由送還曹操的手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