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5 頁)
說在漢朝這個時代,他所做的一切都無可挑剔。但是他忽略了倭寇還有強大的海軍。
李典憑著經驗,察覺了倭寇的意圖,他立即派人快馬通知龜城守軍加強戒備。一面派一個副將率領兩萬漢軍,冒充主力繼續與倭寇在平壤對峙。他率領主力星夜兼程回防龜城。但是,一切已經晚了。
這天,漢軍龜城守軍忽然發現天摩方向出現了大批倭寇,這裡是最不該出現倭寇的地方。
原來,田中一郎戰前就已經對李典的情況作了深入瞭解,知道他是個難纏的對手,他利用李典不熟悉海戰的弱點,制定了這個誘敵深入的戰役計劃。以部分倭寇配合偽軍,且戰且敗,將漢軍引誘到平壤一線,遠離了後勤補給基地。他親率主力2個半師團由海軍運送,在鐵山和多獅裡登陸,突然出現在龜城。
第二百七十七章 遼東危急
龜城太小了,裡面只能駐紮不到一萬漢軍,守軍一部分駐紮在城外。漢軍被倭寇分割包圍了。
倭寇首先進攻了城外的漢軍,漢軍猝不及防,比較慌亂。倭寇集中了主力近三萬人在炮火掩護下強攻,很快就突破了漢軍的臨時營寨,不到一個時辰,漢軍死傷殆盡。殲滅了城外的漢軍之後,倭寇開始攻打龜城。
龜城只是一個人口僅僅只有1萬的小城,並沒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倭寇集中炮火,猛轟北面的城牆,不多時就將城牆轟塌,經過三個時辰的巷戰,漢軍雖然勇敢抵抗,但是最後敵不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數倍於己的倭寇。
龜城陷落了,近8000名漢軍被俘。田中一郎沒有將糧草焚燬,而是以搬運糧草者,可得兩成的條件,組織當地百姓,為倭寇將糧草運往鐵山,裝上了軍艦和徵集的船隊。他率領倭寇主力向東迎擊李典。
田中一郎的打算是,趁著李典在平壤,不知道這裡的情況,他率領倭寇主力奔襲安州,然後與平壤守軍夾擊漢軍。他沒有料到,李典會率領漢軍主力脫離平壤,提前返回,此時已經越過了安州。李典也沒有想到田中一郎已經打下了龜城,而且這麼快就來奔襲安州,結果兩軍在安州以西博川遭遇。
兩軍前鋒一照面,立即發生了激戰。
倭寇的主力除了在龜城損失的,和在龜城留守的,在此地的共有28000人,漢軍共有45000人。李典見自己的兵力佔優勢,立即全軍壓上,希望能迅速解決戰鬥。
博川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倭寇佔有地利上的優勢,田中一郎立即指揮部隊搶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阻擊漢軍。李典發現倭寇雖然火炮和床弩厲害,但是射速較慢。李典立即發揮長弓部隊的威力,掩護主力進攻。雙方在山坡上激戰。李典見長弓部隊有效地壓制了敵人,就一面正面進攻,一面派出一支部隊迂迴攻擊倭寇的側翼。
田中一郎發現有被包圍的危險,他迅速判斷了形式,決定利用地形拖住漢軍。他指揮部隊收縮,向高處轉移,搶佔了三個山頭,居高臨下,抵消了漢軍長弓的射程遠的優勢。漢軍仰攻傷亡太大,就暫時退了下去。
按說倭寇被包圍在山上,沒有補給,連水源都成問題。可是朝鮮的四月,山上的積雪仍未化盡。解決了倭寇的飲水問題。不管怎麼說,形勢應該對漢軍有利。但是,漢軍自從與倭寇在平壤對峙開始,攜帶的給養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安州本身就沒有什麼給養,也沒有給他們補充多少。對峙下去,漢軍將面臨彈盡糧絕的險境。
倭寇不必擔心,因為他們有援軍,朝鮮境內近期可以趕來參戰的偽軍還有四個師團,平壤方向的漢軍只有2萬人,而倭寇和偽軍足有10萬之眾,很快可以擊敗漢軍趕來支援。漢軍由於沒有給養補充,堅持不了幾天。
李典發現,漢軍現在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自己如果在這裡被倭寇纏住,沒有給養,很快就會面臨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