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5/6 頁)
[2]“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宣戰。12月11日,美國國會又就是否對德國義大利宣戰進行表決,在只有和平主義者、美國首位女性議員珍妮特·蘭金一人反對的情況下,決議予以透過。
[3]羅斯福自1932年11月8日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更連任四屆。
[4]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對廣島投擲原子彈(1945年8月6日),然後是長崎(8月9日),迫使日本於1945年9月2日投降。
[5]胡佛在1924—1972年間一直把持著聯邦調查局局長的位子。在其任內,共經歷八位不同總統的任期。
[6]盧奇被判入獄,從各種角度看,都似乎是司法機構有意為之的結果。
[7]阿爾弗雷德·W·麥考伊(生於1945年),東南亞歷史教授,研究方向為海洛因走私在美國和法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8]鑑於其禁止傷害婦女兒童,禁止嫖娼吸毒的章程,克薩·諾斯特拉長期以來都被賦予“光榮社團”(societa onorata)的美譽。
[9]“乾燥”統治指美國憲法第十八號修正案從1920年開始實施的禁酒法令。——譯註[10]參加“秘密會議”的黑手黨成員包括:Abner Zwillaman; Meyer Lansky; Bugsy Siegel; Lepke Buchalter; Bo Weingerg; Joe Adonis; Albert Anastasia…
[11]可以肯定羅塞利參與了刺殺肯尼迪的行動。1976年,其殘肢在佛羅里達Dumbfounding灣的一個油桶裡被發現。
[12]指1975年神秘失蹤的吉米·霍法(Jimmy Hoffa)領導的“長途火車司機”工會。
[13]大部分經委員會批准保密七十五年的資料已被公開,其餘部分也將於2017年解密。
[14]可參見阿蘭·J·帕庫拉的影片《總統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由達斯汀·霍夫曼和羅伯特·雷德福聯袂主演。
[15]本書作者玩著將兩位記者的姓名顛來倒去的遊戲,除了想說明兩人名字雷同,很難記憶外,還想暗示的是:他們是誰也許無關緊要,然而他們所做的事卻具有改寫歷史的重大意義。——譯註[16]前中情局探員、“安裝竊聽器”小組負責人哈羅德·亨特,被判三十三年監禁;前聯邦調查局探員、行動資助負責人戈爾頓·林蒂被判二十年監禁。四年後被總統吉米·卡特大赦。
[17]參見第八章《美軍想把我們變成殭屍》。
[18]卡爾波納乘坐的汽車與被抵抗組織弄出軌道的火車迎面相撞。——譯註[19]影片於1971年上映,主演包括:Gene Hackman; Roy Schieider; Fernando Rey; Marcel Bouzzuffi……
[20]前納粹分子巴比在玻利維亞軍隊中擁有上校軍銜,並與歐洲及南美的潛伏行動保持著直接聯絡。
[21]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SHAPE)為歐洲北約軍事力量最高指揮機構。
[22]“GLADIO”意為繞著橡葉花環的古羅馬短劍。——譯註[23]義大利軍事情報與安全域性(SISMI): Servizo per le Informationie la Sicurezza Militare[24]馬爾桑多斯大主教相關資料參見:fr。wikipedia。org/wiki/paul_Marcinkus
第八章 CHAPITRE 8
美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