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第2/2 頁)
是深秋了,大部分的莊稼已經收割了,只有少量套種的還有點發綠,仍然佇立在田野裡。
隨著汽車的行進,李麗的家鄉情節越來越濃,同時,李麗內心裡也激動起來,後世自從爸媽去世後,李麗很少回家,最後的一次離李麗穿越前大約六年了,還是那一次回家處理家中老宅的事情。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汽車停靠在縣城東汽車站,這座汽車站佔地不大,而且還很破舊,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末期。
李麗很激動,自從她下車的那一瞬間,她的心臟都在怦怦地直跳,都有點控制不住自己了。
出站後,李麗沿著縣城的道路一直往東走,大約走三里多遠就能看到了那個熟悉的村莊,李家村,村裡大部分人都是姓李的,據說是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一家人從山西搬遷過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李家村已經發展為一個人口超過千人的大村莊。
爺爺這個時候應該是村裡的大隊長吧,李麗記得爺爺五幾年退伍回家後一直在李家村任大隊長,直至後來的村長,村支書。
快到李家村時,李麗制止了腳步,自己就這樣直愣愣地過去,爺爺奶奶怎麼認自己?
你是誰呀?我們認識你嗎?
李麗心想,如果我要說我是你們後來的孫女,你們能信嗎?
李麗陷入到一陣迷茫中。
大腦一直在想如何能找到進入李家村的切入點。
流浪到這裡的?李家村是不會收留自己的。
尋親的?你問的是哪一家?
莉莉把自己家的家譜想了一個遍,終於想到了一件往事,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說,爺爺的父親是弟兄兩個的,在哪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爺爺的叔叔在逃難中走散了,當時只有五六歲大,正處於一個朦朧的年齡,家裡人找個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反正後世李麗也沒見過什麼人來來過李家村尋親。
估計走散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也找不家的,被人收養了或者已經早不在人世了。
李麗還記得爺爺一直留著一件玉牌,據爺爺說,是爺爺的爺爺找人買的,爺爺的父親和爺爺的叔叔一人一個,爺爺離世後,把玉牌留給了李麗。
李麗想到了,當時她放到櫥櫃裡,現在應該還在。
李麗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閃身回到了臥室空間裡。
把櫥櫃翻了一遍,終於在櫥櫃的底部找到了爺爺留下的遺物,爺爺的入黨證明,一本用布做封皮的大本子,裡面夾雜著各種剪紙資料和奶奶做的鞋樣子,裡面居然有二十多張糧票,全國通用的和本地的,除了那兩張五十市斤大金額的糧票是六六年的,其他都是早期發行的,三斤的五斤的不等,正好在這個時代用。
這也太好了!自己正發愁如何弄到糧票,這不是糧票從天上降落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