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5 頁)
“別好高騖遠了,我就是給你個創意,你自己好好琢磨,寫個拍攝計劃,我給你找人。”林子軒提點道,“記住,紀錄片追求真實,不是那種安排好的故事,只有這樣才能給人衝擊,讓人覺得有意思。”
林曉玲點頭答應,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她這些日子看了不少國外的電影教材,也參與了電視劇的拍攝,想拍點什麼,又有點摸不著頭腦,懵懵懂懂的,林子軒的話給她指明瞭方向。
回去的路上,慕姍姍和林子軒說起了這件事。
“你這個想法很好,讓曉玲拍有點浪費了,要是找個專業的紀錄片導演,興許能拍出一部有影響力的片子,給華國的紀錄片開啟一條新路。”慕姍姍評價道。
林曉玲還弄不清楚其中的玄奧,慕姍姍拍攝過紀錄片,她比林曉玲想的更多。
目前華國的紀錄片大多都是擺拍,所謂的擺拍就是重構當初的場景。
在紀錄片領域,擺拍並不等於造假,而是一種真實的還原,當然,如果還原的不真實,那才算是造假,擺拍從紀錄片誕生之初就一直存在。
林子軒提到的拍攝方式是一種突發性的拍攝,就是在街頭隨便找人問問題,不存在任何事先的安排,每個人的反應非常的真實。
問什麼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問題以外的東西。
面對攝像機的鏡頭,有人會躲閃,有人會含糊其辭,有人會坦然回應,也有人會罵人,從採訪物件的各種回答中就能看到現實生活的人生百態。
這是一個極具實驗性質的紀錄片,很有意義。
“無所謂浪費,讓她先練練手,等以後真成了導演,再重新拍一遍就是了,要不每年拍一次,以後就是珍貴的資料片了。”林子軒隨意道。
慕姍姍點了點頭,她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題材用來應付考試太可惜了。
“你這算不算作弊?要是真被曉玲拍成了,估計在電影學院能引起不小的反響,那些老師恐怕會對她重點培養。”慕姍姍猜想道。
“曉玲沒有經驗,拍不出更深的東西,能拍的有模有樣就不錯了。”林子軒搖頭道。
“你不打算插手麼?拍攝一部有新意的紀錄片,興許拿到國外還會獲獎呢。”慕姍姍說笑道,“在國際上獲獎的18歲女導演,曉玲在圈子裡會一舉成名。”
慕姍姍清楚國外的藝術家對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紀錄片非常有興趣,參加電影節的話應該會被關注,有拿獎的機會。
“算了吧,別捧殺她,讓她安安心心的上學吧。”林子軒否決道。
林曉玲並不知道自己揚名國際影壇的大好機會被哥哥無情的抹殺了,她正在琢磨著該怎怎麼寫拍攝計劃,來應付電影學院的專業考試。(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五章 團圓年
放假之前,林子軒領到了單位發放的500元獎金。
獎金是單位福利,是對工資的補充,每個單位都不同。
這要看單位的經濟效益和個人做出的貢獻,貢獻越大獎金越高。
林子軒是因為帶著團隊到美國拍攝了《京城人在紐約》,這部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才拿到了這麼高的獎金,平常人的話也就是一兩百塊錢。
作為導演的馮曉剛同樣拿到了500塊,藝術中心其他成員都有相應的金額。
這其實就是年終獎,讓大家高高興興的過個年。
發了獎金,基本上就可以回家了,明兒是除夕,今天一般單位都不太管,想早走的和領導打個招呼就走了,不想那麼早回家的就在單位嘮嘮嗑,說說閒話。
沒什麼要緊事,大家都很清閒。
林子軒準備下午離開,上午在單位整理一下檔案,打打電話,聊一聊,拜個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