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2 頁)
然嘎聲嘎氣地說:「姑娘,莫非你在外邊找不到朋友嗎?為什麼要看上像王同山這樣的扒手呢?」李湘音也不好惹,她既然敢陪王同山走進這種環境,當然敢面對任何不懷善意的挑釁,她當即回敬說:「你們管教最好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讓王同山早日改過自新上,難道我找什麼人作朋友,也要看你們管教的眼神行事嗎?」
她的話雖然不多,但句句都說在理上。讓那些對王同山素懷惡感的管教第一次領略到王同山的不簡單,他不僅是扒手和神偷,而且還會贏得這樣美麗蘇州姑娘對他的真誠之愛。
李湘音當天就經南京返回了蘇州。
王同山對女友的思念,都是透過一封又一封書信表達的。他在小茅山改造期間的寂寞歲月中,為了填補心裡的孤寂與苦悶,開始不休止地讀書。那時他身邊已經有了許多文學書刊,有些書是他從前進監時從蘇州帶來的,也有一些是李湘音從蘇州寄給他的。當然都是她用工薪中節省下來的錢,為他買下的小說、詩集和當時流行的期刊。因為她瞭解王同山並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扒手,他的精神世界與普通常人幾乎沒有什麼兩樣。特別是王同山在獲釋期間與李湘音隔鄰而居的那段時間,沒有誰比李湘音更瞭解他對文學的追求與渴望了。她知道給小茅山寄去的東西中,沒有什麼比書刊更對他更為有益處了。
在李湘音離開小茅山的最初幾個月裡,王同山寄出的信和李湘音從蘇州寄進來的信件,都是透過蘇州一位朋友轉郵轉寄。他既是王同山的好友,同時也是李湘音哥哥的同窗。有這樣一個中間人轉信,對彼此的感情交流當然有益處。讓王同山後來產生疑惑的是,就是這位與王、李兩人都有關係的好心人,隨著時光的推移,到了1981年5月,忽然中斷了再為他轉信。王同山不知蘇州的李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只好給那個充當轉信的中間人寫了一封信。王同山希望他把真情告訴他,那位好友終於給他復了信,明確地告訴王同山說:「我很同情你,也同情李湘音。正因為我同時同情你們兩個人,所以才勸你今後再也不要給李湘音寫信了,因為她為你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既有社會的,也有家庭的。王同山,我相信你會理解我的意思,當然也會更加理解李湘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