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與此同時,網上也出現了關於王同山的各種報導、帖子。其中有人介紹了王同山的「神偷王」來歷,題為《蘇州王同山「江南神偷王」,曾經是個令人咬牙切齒的傢伙》,帖子這樣寫道:
「王同山,今年58歲,出身於蘇州一個幹部家庭。他本來是個好學上進的好孩子,喜歡文學,曾在《少年文藝》上發表文章。1961年,也就是他16歲那年,班上從南亞轉來一個華僑的兒子,後來得知,所謂華僑是出身於海外大盜世家。有一天,那個同學領著王同山來到觀前街那一帶玩,只在人群裡轉了一圈,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大把鈔票,問他:『王同山,你看好玩嗎?』,然後,領著他溜冰、下飯店。錢來得容易,有了錢馬上就有好玩的,王同山僅有的道德底線在巨大的誘惑下煙消雲散,很快,他就在這個『師傅』的調教下出道了。當年,他就進了少管所。出來的時候,他的父親說:『我管不了你,還是讓監獄管你吧。』王同山從此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生活沒有了依靠,他就覺得偷盜好,雖然冒險,但錢來得容易,手腕子轉動幾下,可以立即成為闊佬,花光了再去做。他死心塌地地走上了職業竊賊的路。
幾十年來,他偷遍了江南。1982年,他進入瘋狂狀態,最高紀錄一天扒竊60起。當時的蘇州公安局長稱他為『神偷』。在江南,他是個令人咬牙切齒的傢伙。每當聽說他入獄,人們都要暗自慶幸,可是,每當他出來,人們的心又緊張起來。
卷四 魚龍之變·三次越獄
第26節 《江南時報》與「神偷王」(2)
2004年1月,他因為有立功表現,被提前釋放回家。這是他第7次出獄。這一回他能改好嗎?乘車回到老家蘇州,下了車,他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父母早就去世,連房子都沒有了。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
面對來自蘇州各階層人士的不同的意見,《江南時報》仍然堅持他們敢為「天下先」的新聞報導初衷,繼續跟蹤報導「神偷王」在獲得新生後的每一點滴的進步與亮點。因為記者們發現,更多的群眾對於像王同山這樣的人,不但寄予了同情和希望,而且他們也相信王同山會在新環境中改過自新。網上還有一篇文章,題為《42年的「黑人」有了戶口,他開始享受低保待遇》,該文寫道:「一天,王同山走進了蘇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輸液室。他對人家說,他是刑滿釋放人員,天黑了,他要求借住一宿,天一亮就走。出乎意料,醫護人員答應了他,她們給他安排了一個病房。王同山感到如今的人真是變了。他問一個年輕的護士:『你們怎麼敢收留我?』那姑娘笑笑說:『你現在不是改好了嘛!』他連忙說:『是呀,我是立功的,提前4個月釋放。』姑娘又笑了,說:『我一眼就看出來了,你不像壞人。』這句話,把他的眼睛說濕了。這一宿,他睡得很香。
第二天早晨,王同山早早起床,他把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後走了。他來到了平江區司法局,一位姓蔣的同志接待了他。他對人家說:『吃過早飯,現在兜裡只剩1元錢了,現在想找個地方住,想有份工作。』蔣同志說,你去桃塢司法所吧,你應該歸他們管。於是,他來到桃塢司法所。鄭慶吉所長聽了他的訴說後,從口袋裡掏出100元錢,對他說:『你先克服幾天,然後,我們想辦法給你辦個最低生活保障。』他說:『鄭所長,我還沒戶口呢,我當了42年的黑人了,過去他們說給我辦,可是,後來把手續給弄丟了。』鄭所長說:『你放心,我很快給你辦好。』春節過後的七八天,鄭所長找到王同山,對他說:『老王,戶口辦好了,你快去公安局照相,我給你辦身份證。』王同山有點不相信,42年的『黑人』說有戶口就有戶口了?鄭所長說:『老王,你愣著幹什麼?還不快去照相?』照完了相,身份證也就辦下來了。鄭所長說:『我用最快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