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王倫的教訓告訴我們,人生三個錯誤不能犯(第2/4 頁)
以下犯上好像挺不地道的,但林沖實在沒轍了。那時候,王倫手下的朱貴專管對外聯絡,在梁山外邊開了個酒店,用來打聽訊息。而且他對林沖特別欽佩,還勸過王倫早點讓林沖上梁山。
別的甭提,單從眼光跟格局上講,這事使朱貴和王倫產生了矛盾,那往後,朱貴是不是還會忠心耿耿跟著王倫,就不好說了。
第二、第三名是杜遷和宋萬,他倆在林沖加入這事上跟王倫有了矛盾。
他倆的態度挺含糊的:認可王倫是領導,可對領導的種種做法不太滿意。
等宋江跟王倫真幹起來後,杜遷、宋萬本來想去勸架,可這早被吳用想到了,這麼一弄,王倫到底還是讓人給殺了。
王倫讓人給殺了,這可把杜遷他們給震撼得不輕,他們趕忙就跪下了,嘴裡還喊著:“願意跟著哥哥鞍前馬後。”
別的小嘍囉根本沒法插嘴,領導們在那兒互掐呢,他們搞不清狀況,也不曉得上去該幫誰,就只能在那兒乾瞪眼。
再者,林沖發火時那氣勢可相當唬人,嚇得王倫的親信都不敢上去攔著。
王倫落得個這麼慘的下場,那是他性格的問題,當老大當了挺長時間,最後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人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他沒啥容人的本事,那肯定就聚不了人才。但凡來個有點本事的人,他那地位都不穩當。人要是沒長遠打算,那眼前肯定有煩心事。
然而,大夥分明都是沒路可走的人,王倫就真該被弄死嗎?
就算他性格有不少毛病,但他可是水泊梁山的頭一個老大,也是他讓梁山從啥都沒有慢慢發展起來的,這人還是有點能耐的,起碼能很快拉來六七百人呢。
要是他一點兒忍耐力都沒有,那宋萬、杜遷這些人就不會有了,畢竟他們都是跑到山上投靠王倫的。
那得瞧瞧王倫的心態是啥時候起變化的:剛開始林沖來的時候,王倫給的條件還算可以,可等林沖講自己殺了好些個朝廷武將,還把高太尉給得罪了,這時候王倫的臉色才有點不對了。
梁山是大夥的安身之處,可不是啥真正能躲災的地兒,林沖惹不起的人,王倫照樣也惹不起,他沒那膽子跟朝廷叫板,說到底就是沒那個能耐,那他也就護不住林沖了。
甭說王倫了,就是宋江也這樣,晁蓋中箭後,宋江頭一個想防著的人就是盧俊義和林沖。
得說,王倫這出發點好像沒啥問題,可辦事的方法不對頭,不光引得不少手下人誤解他,還把自己的命給弄沒了。
在林沖來之前,水泊梁山那就是王倫的心頭肉,可林沖在王倫眼裡那是“不咋地”的,王倫容不下他。
那所謂的“投名狀”就是用來為難林沖,想讓他走的一個計謀。就算王倫小氣,林沖心裡憋屈又厲害,那也不能成為林沖殺王倫的藉口,這可不是英雄該乾的事兒。
【王倫本該把握的機會】
王倫處理林沖那事兒,錯處不少,不過他也有幹得不錯的地方,這就算是他的長處了,只是他這人優點缺點都特別突出。
其一、大力招攬賢才,廣納賢士。
宋萬跟朱貴來投奔,這就能說明問題了,李家道口那酒店明顯是王倫的主意,在招待路過的好漢這件事上,這酒店確實幹得挺好。
此後,青旗、白旗等相關配套設施起到了作用,這使得水泊梁山變得越來越有面子了。
從這方面來講,晁蓋都比不上王倫呢。
宋江可比王倫差遠了,追著他屁股後頭的那些人,沒一個是好惹的,而且他的招兒更狠,像什麼策反啊、斷人後路啊,啥手段都使出來了。
其二,做賊也有做賊的規矩。
就算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