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三年,張居正一生最絕望的時刻,30歲的張居正辭官歸隱(第1/2 頁)
嘉靖三十三年,張居正一生最絕望的時刻,30歲的張居正辭官歸隱
國之學
原創
2020-8-1716:20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考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張居正踏入政壇的時候,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已經四十一歲了。
在嘉靖皇帝即位的早期,他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一時間,“天下翕然稱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對政務感覺到厭倦,將一切的精力,都投入到對長生的追求。從嘉靖十八年起,嘉靖帝便不再上朝。從嘉靖二年起,他開始在宮中開始修醮,到了嘉靖二十年以後,更是無日不在修醮當中。
因此,嘉靖二十一年,發生了著名的壬寅宮變,十幾個宮女不堪忍受嘉靖皇帝的暴虐,準備勒死他,結果失敗被殺。事後,嘉靖皇帝便搬到西苑的萬壽宮,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寢宮裡。
不過,始終不變的,是嘉靖帝始終牢牢把持著權力的大柄,一步不松。也是從這之後,嘉靖皇帝變得更加專權暴躁,更加唯我獨尊,誰觸怒了他,誰就要死。
張居正初入政壇時,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政治局面。
嘉靖二十六年,內閣大學士只有夏言、嚴嵩二人。夏言為首輔,嚴嵩為次輔。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時任陝西總督曾銑見蒙古騎兵駐牧河套,逼近關塞,頻頻侵擾陝西、山西等地,深為北邊之患,先後四次上疏修牆、復河套二策,計劃三年內收復河套地區。夏言性格慷慨激昂,有志於建功立業,便支援曾銑收復河套的主張。但由於國家財政困難、軍隊腐敗嚴重和明世宗的反對,復套之議以失敗告終。嚴嵩早就覬覦夏言的內閣首輔之位,見皇帝不再支援復套,就趁機上疏攻擊曾銑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強君脅眾、專恂私情、專斷朝政。最終,在嚴嵩的反覆挑撥下,夏言先是被罷官免職。之後,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銑與夏言先後被棄市斬首。
從此,嚴嵩當上了內閣首輔,開始了自己大權獨攬的十五年首輔生涯。
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升為翰林院編修。
此時的張居正已經入朝兩年了,他看到了夏言之死,看到了內閣的爭權奪利,更看到了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
這一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首陳“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痺”之五病,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但奏疏卻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反響。
此後,在嘉靖一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張居正沒再上過一次奏疏。埋頭於翰林文章,對於時政,再不更置一辭。
嘉靖二十九年春間,張居正請假回江陵一次。當張居正回京的時候,正好遇上了著名的庚戌之變。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汗率軍犯大同。大同總兵仇鸞重賂俺答,請求勿攻大同,移攻他處。明世宗即拜仇鸞為大將軍,節制諸路兵馬。兵部尚書丁汝夔請問嚴嵩如何戰守?嚴嵩說塞上打仗,敗了可以掩飾,京郊打仗,敗了不可掩飾,俺答不過是掠食賊,飽了自然便去。因而丁汝夔會意,戒諸將勿輕舉。諸將皆堅壁不戰,不發一矢。於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騷擾八日,於飽掠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仍由古北口退去。因這年是庚戌年,史稱“庚戌之變”。
整個庚戌之變期間,“諸州縣報所殘掠人畜二百萬”。其後明世宗追究責任,兵部尚書丁汝夔作為嚴嵩、仇鸞一黨的替罪羊而被處斬。
經過這一次變故,張居正徹底看清了大明朝的軍備如何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