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5 頁)
是因為高麗建國初期,僅在渾江、鴨綠江中游佔據一小片土地,人口也少得可憐。可是高麗人善於經營,長遠籌劃,能夠立足根據地,穩紮穩打,逐步擴大自己的地盤。對於中原王朝,採取表面順服,暗地積力的策略,如果華夏中原出現內亂,則乘機侵佔土地,增強實力。隋朝建立以後,高麗王國已經佔領了漢代的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土地,隔遼河與中國相望,並征服了沃沮、夫餘等遊牧民族,領土擴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而且實行‘全民皆兵‘,常備軍應在五十萬人左右。對外,高麗與突厥結盟,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的關係;對內,不斷派出小股兵力侵擾邊境。突厥慘敗之後,高麗已經成為對打仗最大威脅的國家。”
李靖作為唐朝最為偉大的軍神,自然也明白這裡面的局勢關係,接著說道:“南詔六部,好多民族聚集,並不是那麼好處理的,不能操之過急;至於倭國,和我們大唐隔海相望,不足為患。”
連長孫衝自己都把倭國放在最後,更別說這些從來沒去過倭國的大將們了,自古以來,都認為浩瀚的大海,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倭國不足為慮。
可是長孫衝既然來到唐朝,絕不會放棄這個對倭國開刀,就算用他畢生之力,也在所不辭。
長孫衝從戰爭和外交的角度來說服兩位國公,站在他這一邊,一起說服陛下和朝堂的群臣,一定要改變戰爭策略。
本來長孫衝還要說戰爭賠款的,可是想想等頡利被捉了,東突厥已經被滅了,問誰要賠款啊,直接收了突厥人所有的財產,讓其成為大唐的俘虜和奴隸。
不過要給他們一些甜頭,在他們服勞役之後,會恢復他們的自由身,並且給他們土地,經過十年的磨合,融合,這些人就逐漸融入漢人的習俗之中,到時候就沒有所謂的突厥蠻子了。
“李大將軍,唐大人,此中關鍵,末將已經說得很明白,至於能不能說服陛下和朝臣,就靠兩位了。”長孫衝恭敬說道,相信他們都不是迂腐之人,已經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賢侄說得很有道理,現在看來,的確是那些俘虜最為重要,本將軍一定會上奏陛下,說明其中的關鍵。”李靖應下說道,之前長孫衝為他頂下罔顧聖旨的罪名,現在該他為長孫衝出頭了。
“那就多謝李大將軍,唐大人了,如若沒事,末將先告退了。”長孫衝已經說完,便告辭出來。
該說的,該勸的,他都說了,營帳裡面一個是傑出的軍事家,一個是經驗豐富,能屈能伸的外交家,被點明瞭之後,想必比長孫衝看得更加清楚。(未完待續。。)
ps: 月末了,求票票!
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人“柳木蘭”
該說的,該勸的,他都說了,營帳裡面一個是傑出的軍事家,一個是經驗豐富,能屈能伸的外交家,被點明瞭之後,想必比長孫衝看得更加清楚。
長孫衝出去之後,李靖和唐儉相視一看,感慨說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真的老了,看這長孫衝志向不小啊!”
唐儉點點頭說道:“是啊,想當年我們打江山的時候,也是意氣風發,天不怕,地不怕。按照衝小子的法子,我們越打仗越賺錢啊,自然就不會因為打仗而耗空國庫了。”
“想想之前我們做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講,那真是助紂為虐啊!每次就算打了勝仗,但不久之後就會把俘虜歸還,只得了敵國的服軟,並沒有得到實質的好處。”李靖越想越覺得以前做的事情太笨了,早像長孫衝那樣處理,這突厥,甚至周邊的小國根本就不敢經常固態萌生。
唐儉附和說道:“是啊,錯了太多。既然暫時還沒有一勞永逸地解決他們,那就慢慢蠶食,削弱對方的實力。我也寫個摺子,表明利弊,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真傻。”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