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見”,一種認為事物是孤立的、割裂的,稱“斷見”,這兩種見地被認為是錯誤的,不幸的是,我們的話語只要觀點鮮明,就必落入一邊兒——全因我們人類理解事物方式所致。所以,不落兩邊的見識只能把兩頭都同意,或都不同意。難啊。
佛教哲學的四個中心觀點——諸受是苦,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四個觀點中,在我眼裡,前三個講的是一種封閉型兒人格的生活常識,最後一個講的是成就者的境界,是不可說或是說不清的。哎,叫我怎能完全相信這種糊塗狡猾的古代知識?其實啞巴才非常符合不落兩邊的小指標,他們乾脆不說話,至少在觀點上他們無師自通,無我了——不過若是人們問我有何宗教信仰,呵呵,我仍會說是信佛。因為誰也弄不清信佛到底是信的什麼,認為自己弄清的,多半是沒學會的,說信佛基本上就跟沒說一樣。
像世界上的很多宗教一樣,佛教基本上也認為人生是一種假相或迷誤,或者乾脆說是虛幻的,改正它的辦法就是離開它或超越它,方法叫人不太敢苟同,這“戒定慧”三件事兒幹完了,即使是非常聰明努力的人,也是毫無指望的(這一點佛教內部的一些教派曾很露骨地指出,成為阿羅漢是可能的,但多半需經幾萬輩子的努力),至於成佛嘛,呵呵,對不起,那就是更沒譜兒的事了——佛陀從未說過“超越我”,佛陀就是終極智慧,除了不太可信以外,我們對這種見識大致上是很難提出意見的。
不過從生活常識上看,人類個體似乎沒有誰是不可超越的,一個人類存在者的見識非常依賴於他所得到的資訊,以及對這些資訊的處理。有時候我會感嘆,佛陀偏好的有關人類的資訊太慘了,幾乎全是負面的,他處理的這些資訊的方式也稍顯武斷,就一個字兒:離。
叫我想起已婚的人對對方不滿意時的解決辦法,離婚!
呵呵,能否再商量商量呢?
宗教大師與心理醫生
人們多半是在肉體或精神上非常痛苦的情況下才向宗教求助的,其實人在恐懼無助的時候多半會像任何事物求助。一般來講,一旦人們精神上健康了,對宗教也就有一搭無一搭了。我個人認為在現代,宗教的地盤已被心理治療佔據了大半,用現代的話講,宗教大師無非是那些古代得過抑鬱症之後緩過來的人,他們利用當時可利用的所有知識,來幫助其他的抑鬱症患者“離苦得樂”。(而我說的抑鬱症的範疇十分廣大,只要是在精神上存在著解不開的痛苦,不管大小,都可劃入。)
從自然主義的角度看,古人可利用的知識是什麼呢?無非是一些當時的文化見解,我們現在稱之為“神話”。據一些研究顯示(如弗雷澤的《金枝》),生活在兩千年前的人,從小便被告知了一些當時比較流行的資訊,比如天上的仙人,地上的聖人,地下的餓鬼,這些資訊對他們來講,是完全真實的。“六道輪迴”是當時印度人對於世界的普遍認識(也是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的觀念),根本不需證實,而我們現在認為,“六道輪迴”是古人對於世界的一種想象性描述,四季更替,人類的生老病死,都叫人產生輪迴之感,好像什麼情況都是轉著圈兒來的,更何況,在科學思想出現之前,一個說法的正確與否,是不需經過什麼人工程式檢驗或證實的,品德好的人說什麼,大家相信它就是了(大家相信的是品德好的人愛說實話,當然這實話裡包括很多個人性的感悟)。聖人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文化規定,聖人就是“說得對”的人,就像現在的總統的職責是管理國家,而聖人的職責就是“說得對”。呵呵,聖人說有六道,那就有唄,聖人說離開六道就能擺脫抑鬱,那就按聖人說的來吧。
擺脫抑鬱
抑鬱過的人都知道,身在其中的感受真是苦不堪言,古印度聖人掌握了多種可使人從那感受裡擺脫出來的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