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2/2 頁)
茅山秘要》裡記載的法子,叫&ldo;鷂子翻身法&rdo;。這個法子,讓我想起了王安石和劉貢父的故事。當年有人對王安石說,若把梁山水泊抽乾,就多出了萬畝良田,王安石聽後就開始發愁了,去問歷史學家劉貢父如何處置這些水呢?劉貢父打趣王安石說:&ldo;這個容易,只要在旁邊挖個和水泊一樣大的坑,就可以把水引入!相公以為如何?&rdo;一時傳為笑談。
我之所以想到這個故事,還真是要在墓旁挖坑,把流沙都放乾淨。流沙從墓穴流到其他坑道,類似京劇中的鷂子翻身動作,所以有了這個名字。
我之所以要使用鷂子翻身,也是有道理的。這處墓葬由於處於沙漠中的緣故,地勢比周圍稍高,我從流沙層打穿一條溝渠,沙子就會從溝渠中奔騰而出,不消一時三刻,整個墓葬中的流沙就可以放乾淨了。
我們把螺紋鋼管接起來,把剷頭接上,我用腳在地上踩出幾個印子,示意這裡就是下鏟的位置,光頭強先把剷頭固定,然後用短柄錘子開始下鏟,我就把一隻手搭在鋼管上,感覺下面的情況,一共敲上13節的時候,我感覺探鏟底部一鬆,於是就說:&ldo;有了!&rdo;
我們把鏟子一節一節往上拔,最後一把帶出來一撥土,光頭強卸下剷頭,走到給我們看,我和李大嘴一看,臉同時白了,就連正陽也啊了一聲。原來那沙子居然夾帶著大量硃砂,硃砂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就好像是凝固的血塊。
墓葬中出現了硃砂,本來不足為怪。在西周時期的墓葬,就經常在墓底發現硃砂,硃砂是用來驅鬼辟邪的,古人很迷信,認為有一種叫方良的鬼,是專門偷人屍體和靈魂的,唯硃砂可以驅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