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壯入伍。
招募到的新兵,按照商團的一貫傳統,讀書、識字、訓練和愛國教育,司南為此特意拜託了辜鴻銘,請他專門編篡了一本簡明的中國史,史書主講各朝各代的豐功偉業和名人義士,這本史書裡漢人王朝的富足、強大和文明,與元、清和民國的悲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919年6月底的時候,來自德國的大批教官到達周至,陝西陸軍學堂在8月底隨即開學,大批受過一年多識字教育的青年軍官進入學堂學習,很多陝省有志從軍的學子也進入學堂求學。
一直到今天,陝西實業界在教育上的投入高居全國榜首,除了沒有醫學、政治、文藝類院校之外,其它型別的高等學府,在全國冠絕一時。
在陝西陸軍學堂裡,有一個特別值得司南注意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蕭鼎碭,祖籍江蘇,老父蕭素信是武衛前軍聶士成的親兵,武衛前軍被打亂後,老爺子心灰意冷,跟隨自己的好友到陝西涇陽定居,42歲才成親,45歲老來得子,他為愛子取名蕭鼎碭,寓意“鼎革中華,碭滌平江。”
蕭鼎碭自幼聰慧,在涇陽縣城南郊一帶,他自幼便是娃娃頭,帶領一幫同齡兒童上樹掏鳥蛋、下河抓螃蟹、玩官軍抓匪、帶夥伴扮兵,全是他的傑作。入私塾後過目不忘,能舉一反三,酷愛兵書韜略,被譽為“涇陽小才子”中學畢業後,原本想去外地求學,老父蕭素信蠻橫的拒絕了他,外面的世道也實在是太亂,僅有這麼一個愛子,從小就是個不服輸的人,出去後焉能不碰壁?
當他19歲的時候,來到西安城的遠房哥哥家幫忙,這個遠房哥哥,是蕭素信武衛前軍好友的小兒子。遠房哥哥在西安以經營小吃為生,煮的一手好羊血湯,生意也十分火爆,從哥哥這裡他逐漸知道了蜂窩煤、膠輪車以及生意大、人品好的長城公司。
不甘寂寞的蕭鼎碭,改名換姓後進入商團,他裝的很像,誰也沒能認出這個昔日的“涇陽小才子”即便是識字教育的時候,也是磕磕絆絆慢人一拍,但總能完成任務。
一直到1919年4月底,阻擊陳樹藩派往基地西邊準備生吞長城公司財產的隊伍時,他即時制止了帶隊長官的錯誤決定,一舉拿下陳部,這才嶄露頭腳。當8月底陸軍學堂開學的時候,被司南用筆一勾,進入陸軍學堂學習。隨後一切有關蕭鼎碭的詳細情況,被塞夫組建的秘密組織全部匯總到司南的案前。
………【第五章 北岸禦敵】………
在訓新兵和陝西陸軍學堂的學生兵組成了一個學兵團,荷槍實彈守護西安。同時密令漂泊在外的趙青山等人,秘密率留陝部隊向武關和潼關後翼運動,隨時準備衝擊直軍後陣。
直軍隊伍的動向,全部來自塞夫組建的情報機構,這個情報機構從1919年6月開始組建。塞夫在聽了司南詳細講解如何發現陳樹藩詭計之後,第一批兼職情報人員就是分散各地的討飯糰夥,為此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觀察周邊各縣和西安城內的飯花子,從中挑選出100多個適合幹這個行當的人,做為第一批外圍情報人員。
隨後又在車老闆子、茶水鋪夥計、以及西堂汽車運輸公司發展和安插情報人員,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的情報網路已經初具雛形。
這次馮玉祥、閻相文和吳新田部的動向,就來自於分散在潼關到觀音堂一線的大車店和西堂運輸公司。
潼關,自曹操建安元年廢函谷關後既是連線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由唐宋迤邐至明清,歷朝歷代不斷擴建,這才最終形成了現在“金碧輝煌,映映川原”的格局。
不過進入熱兵器時代,原本利守不利攻的格局發生了逆轉,再加上司南並沒有和直軍死拼硬打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想法,因此僅僅增設了一個特別小隊,加上原有的守備中隊,人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