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玄凝閣(上)(第1/2 頁)
江湖上流傳著四句話:
“無面尺鳧掠鮫影,繡衣難掩蜮鬼形,魍魎窺人猶不曉,黃卷青燈照玄凝。”
說的即是玄凝閣都監“尺鳧”“繡衣”“短狐”和“魍魎”四人。格悟住持龍華寺之初,亂象初顯,格悟曾派人多次宏化教徒,約束言行,當時世人不見其本性,尚寄望他能平息南北宗矛盾,安知那不過是野獸撲食前蜷爪弓身,等待時機時的偽裝?兩年後,龍華寺終於在天寶宮中露出了隱藏已久的血口獠牙,世人才認清,玄凝閣不會再有授道解惑的“黃卷”和破百千暗的“青燈”,只剩下堆在累累白骨之上的“冥鈔冥燭”了。
玄凝閣北上的訊息很快在傳到了山東。五月下旬,北宗同盟六大門派首腦約定於臨清齊聚,共商對策,同御強敵。之所以選在臨清,是因老九死前最後的密信,送到了慶雲莊位於臨清的一處暗樁中。不幸那密信之事走漏了風聲,傳到了龍華寺耳中。
那龍華寺早疑門中有人吃裡扒外,恨不得將之揪出敲骨吸髓,玄凝閣於是追魂攝魄,奔臨清而來。同盟人人自危,自忖各自固守難以抵抗,遂決定匯聚力量,在臨清與玄凝閣決一死戰。因上一處暗樁隨密信一同洩露的可能很大,所以慶雲莊啟動了備用密室,也就是停雲樓。
誰知約定之期過去三天,彰武堂仍未露面,不僅沒有隻言片語訊息傳來,停雲樓派去的兩波探子也有去無回。臨清恍若淪為一座被洶洶血浪隔絕的孤島,玄凝閣就是那隱伏在深濃水底的怪物,正享受地盯著它局蹐不安的獵物,發出催命的低吟,聲聲迫近。
在焦惶中又過去幾天,同盟終於得知了索堂主的下落,卻只及為之收屍而已。彰武堂穩坐同盟第二把交椅,憑藉“萬人敵尚義拳”揚名武林,素有“北拳泰斗”之盛譽,“尚義拳”脫胎於戚家軍中,為索堂主早年應徵抗倭所用,拳法剛猛如,在彰武堂另一絕學“定罡風”內功加持下,直有劈天蓋地之勢。堂主索彥公人如其功,坦蕩磊落,因左手慣使一支銀鉤,故人贈外號“索命太公”。而他被發現時,屍身被壓在千鈞岩石之下,腰腹以下盡被碾平,肋骨粉碎,五臟俱裂,可想是玄凝閣為報其以巨石重傷格悟故意為之。想來他們先用巨石廢去索堂主雙腿,讓他一時不得死,再將岩石漸漸累起,讓他聽著自己骨頭逐一碎裂,內臟逐一崩破,歷經數日折磨而亡。
索堂主慘死,彰武堂眾弟子亦如蒸發一般消失不見,因而無從知曉玄凝閣是在何時動的手,四大都監中何人所為。此事如石入深井,水入滾油,在北宗同盟掀起狂瀾巨響,未等玄凝閣現身,同盟內部的裂痕先自行炸開了。
就在墮佛嶺伏擊後不久,不知從同盟哪處孔隙間吹進一股風,傳那老九其人,既非與同盟一路,亦非龍華寺同夥,實乃是官府派出的雙面細作。
甘露教盛於民間,在朝廷眼中一向是“徒竊佛語,妖言惑眾”的異端,屢次出兵加以清剿,但甘露教根基深厚,極難禁絕。甘露教內南北宗之爭,終於讓苦於四處鎮壓的朝廷看到了可乘之機。傳聞那老九的目的,即是要攪動戰局,令南北宗兩敗俱傷,順帶還能一併收拾時常不安分武林中人,讓朝廷坐享漁翁之利。
正因老九背靠的是官府,能窺探到各方機密之事也有了緣由。譬如此番他先引同盟去偷襲格悟,再假意將密信一事洩露給玄凝閣,從頭到尾皆是他一人自導自演。
這流言趁著彰武堂滅門後人心浮動之際甚囂塵上,同盟中早有人對老九頗多微詞,乘機發起了猛烈攻訐,質疑老九隱瞞“含沙射影”會放射強光,導致同盟誤判而大敗。其時索堂主已死,同盟內再無人像他一樣堅定信任老九。眾口鑠金,原本支援老九的人不再敢發聲,本持中立態度的人,幾乎全部倒向了反對派。在伏擊前最猶豫不決,傷亡也最慘重的蘭陵西泇塢憤而離開了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