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究竟是什麼?老子: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順其自然(第3/4 頁)
變成“極”。這種主動削弱自己的開倒車行為,不就是跟“無為”一個思路嘛?!
但你要注意,老子提倡“守弱”,提倡“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是說給那些強者聽的,弱者可千萬別亂學啊。
對此,老子進一步提出損和益的概念。損,減損也!益,增益也。
你們要學會減損哪同志們!有錢就減損錢財,有權就要功成身退,有名就謙遜自抑。不然是要遭報應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別以為老人家在害你們,這是為你好啊,減損你是為了更好地增益你(物或損之而益),一味增益你反而會害了你(或益之而損)。
說到這裡,老子還非常腹黑地出了一個點子:想要禍害誰,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增益他,把他往物極必反的方向上趕。(將欲取之,必固予之。將欲敗之,必固興之。)
闡明瞭損益觀念後,老子還提出了大道之學跟其他學說最大的區別。其他學派的思想無非就是幫人如何增益自己,但學道的人卻懂得用無為之道去減損自己。(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但他老人家也知道,這種反人性的思想能聽進去的沒幾個。所以他在書中也自嘲道:
只有那些資質上乘的人啊,聽到了我的道理才會小心翼翼地去減損。(上士聞道,堇而行之。)
那資質中等的人呢,聽說我要讓他們去減損自己,實行起來肯定會患得患失的。(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至於那些愚夫愚婦們,聽了我的大道之後,肯定會哈哈大笑。不過你們這些愚人哪,嘲笑我就對了,你們要是不笑,就說明你們根本沒有理解我的道。(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三、物極必反真的管用嗎?
想必讀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有一個疑惑,物極就一定會反嗎?我們生活中似乎可以舉出很多反例啊!我想大家對“物極必反”大概是有那麼一點誤解了。就好比說你爬樓梯爬到樓頂了,最後只有下樓一個選項。物極必反,不是說你一定會下樓,而是說你下一個運動方向就只能往下走。事物到達了極限,下一個運動方向只能是對立面。可我們上去之後就一定要“立刻”下樓嗎?我不能在樓頂走走停停看一輩子風景嗎?
,!
再比如說,如果變成天下最貧困的人,是不是馬上就可以物極必反了,然後就變成一個富人了呢?不行!因為觸發“物極必反”這條定律,必需要有特定的條件,你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去集齊那些條件。這個時間也許是一年、兩年、甚至一百年、一千年,誰也說不準的。比如說,只要你在樓頂待上一百年,期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因素,比如地震、火災、拆遷、疾病等等,逼著你下來,前提是你要有命等到這些能夠觸發“物極必反”的條件出現才行。萬一你待樓頂上三天就死了,那不就實現了一輩子不下樓的願望了嗎?
對於國家、王朝、家族和政黨這些擁有漫長生命的存在而言,可以肯定,它們一定有機會集齊物極必反所需的條件的,所以這條規律用在它們身上幾乎是百試百靈。但對於我們這些只擁有短暫生命的個體而言,也許在觸發“物極必反”所需的條件成熟之前,我們就已經掛了。
所以,富貴而驕的人未必會遭報應,金玉滿堂的人也不見得就會在有生之年變得窮困潦倒。大機率這些報應會落到子孫身上呢!
道德五千言的思想包羅永珍,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承載的,但只要掌握有無相生,物極必反和無為損益這三條總綱,朋友們讀起道德經,也許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文史君說
相比於先秦諸子著作等身,道家創始人的道德經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