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俘虜?什麼滷煮?(第2/2 頁)
:“貴國太上皇,趁我大秦皇位交替之際,不顧兩國世代交好之友誼,悍然率兵入侵我國。
幸天佑我國,我大秦將士勇猛,竟一戰大獲全勝,還俘虜了你們的太上皇。
然而,我大秦皇帝宅心仁厚,不願兩國長久交戰,使百姓飽受戰火之苦,故特地派遣我來前來和談。”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聞聽此言,無不面露喜色。
他們自從得知秦國白啟從上庸關撤軍後,心中的重壓便稍稍減輕了些。
然而,一直沒有正式的和談,使得他們始終無法完全放下心來。
此刻,聽到秦國主動提出和談,群臣們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
且還是秦國主動遣使和談,只有輿論引導一番,那就是我大乾天威,逼得秦國不得不低頭求和。
只要這事辦成了,那這其中的功勞,參與的群臣自然都有份。
你好我好大家好啊!
在場的群臣都相互間投以會心的微笑。
一群老狐狸,只要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就能互相明白對方的意思。
當然這個秦國使者的話也不是讓他們全都滿意。
比如什麼叫做“俘虜了你們的太上皇”?
俘虜?什麼滷煮?
好好的和談,提這些不相干的幹什麼?
會不會說話?
就有大臣站出來,義正言辭地說道:“秦國使者,你休要妄言!我大乾太上皇只是西狩,做客秦國,豈有俘虜之說!”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眾多大臣的附和。
“只是做客而已,太上皇與秦國太后是一母同胞,太上皇只是去看看胞姐而已。”
“對對對!”
他們都知道,要是真官方承認太上皇被俘虜了,那還談個屁!
這件事情只能硬著頭皮不認,哪怕鐵證如山,證據都甩在了臉上,也不能承認,必須一口咬定太上皇只是做客秦國。
他們這些讀書人講究的是一個“主辱臣死”的氣節,皇帝受辱,他們這些作臣子的就應當效忠而死。
所以,為了同時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氣節,太上皇絕對不能是被俘虜的。
況且群臣也清楚,太上皇本人也不會承認自己是兵敗被俘的。
他老人家上了年紀,若真的背上兵敗被俘的名聲,說不定哪天一個抑鬱,就直接噶了。
太上皇也要為自己的身後名考慮,不願留下這樣的恥辱。
如果他承認自己兵敗被俘,那以後的大臣會怎麼給自己定廟號?
徽宗?欽宗?
能有個“英宗”的廟號就一已經謝天謝地了。
總不能直接叫“堡宗”吧。
所以,打死不承認,俘虜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一統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統: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