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3/5 頁)
元年(1861),武寧新政頒佈,大量《文王手札》中的社會福利政策被頒佈。
同年,大明人口突破十四億,財政收入三十二億兩,齊國人口突破七億,財政收入十八億兩。
在武寧年間,社會建設和社會福利、社會教育佔財政佔比的55以上,剩餘則是由軍事、行政系統平分。
武寧年間,高鐵、地鐵、客運飛機和高速公路等新科技、新建設前仆後繼的出現。
至武寧三十二年(1892),大明人均壽命七十八歲,家庭年中等收入為二百兩,家庭最低年收入為一百二十五兩,國家工農總值四萬六千億,年財政收入達四百七十六億兩。
與之相比,齊國人均壽命同樣七十八歲,家庭年中等收入三百四十兩,家庭最低年收入二百兩,國家工農總值兩萬八千億兩,年財政收入二百二十五億兩。
在兩國之後排名第三的是唐國,其次是吉國、淮國、陳國、隋國、永國、定國和周國。
武寧三十五年,八十歲的朱迪鋁駕崩於燕山大定宮,廟號康宗,諡號元皇帝,太子朱先瀚繼位,並於第二年改元“隆武”。
如今是隆武十五年(1910),不管是大明還是齊國,高鐵和飛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網路和手機也成為了人們聯絡溝通的主要方式。
“又沒網了……”
望著手裡上面顯示的5g,齊國學子之中的一名學子皺了皺眉頭。
他長得很是英俊,身材也比旁邊人高大許多。
在男性人均五尺六寸(1792)的大明,青年依然高出了旁邊人小半個頭,恐怕身高不下六尺(192)。
四周不乏在看他的人,其中有男有女。
“朱觀樓,你看旁邊的人都在看你。”
學子之中,青年旁邊的一個青年笑著與他交流,朱觀樓聽後卻無奈一笑。
“好了,到北京了,可以下車了。”
在朱觀樓笑之餘,教習開始號召他們下車,朱觀樓跟隨同窗們下了車,車上的人這才戀戀不捨的收回停留在朱觀樓身上的目光。
在下車後,朱觀樓他們換乘了前去昌平天壽山的高鐵。
在高鐵上,旁邊的青年不免羨慕的對朱觀樓說道:
“唉,還是你們好,有宗室身份,可以去紫禁城裡閒逛。”
“哪有這麼誇張,沒出五服的才行。”朱觀樓哭笑不得,並解釋道:
“況且,紫禁城每年不是對外開放一百八十天嘛,你大學畢業以後再來不就行了?”
“得了吧,我可不來,大明生活壓力太大了,你沒見網上他們自己人的吐槽?”青年搖了搖頭,說著拿出了手機,刷出一個網站示意朱觀樓檢視。
在一個影片的評論裡,不少人都在抱怨著大明的一些不公平現象,其中還有人嚮往齊國,說齊國多麼多麼好。
然而朱觀樓看後卻嗤笑道:“這群人以為去了齊國就好了,卻不知道齊國的壓力也很大。”
“那倒是……”青年本想收起手機,但是他往下一刷,刷到了一條很有趣的影片。
“那麼到底是齊文王幫助了世祖武皇帝,還是世祖武皇帝給了齊文王展現能力的舞臺呢?我認為是世祖武皇帝慧眼識珠……”
聽著影片傳出的聲音,朱觀樓皺了皺眉,不由偏過頭去看了看:“說什麼呢?”
“這傢伙自嗨呢。”青年撇了撇嘴,說著把手機遞過去,讓朱觀樓看評論區。
【淨胡說,以齊文王的實力,只要他想,從天啟十二年開始他就能自己做皇帝了。】
【呵呵……還舞臺,沒齊文王扶著他即位,他說不定都被李選侍那潑婦弄死了。】
【兄友弟恭?兄友弟恭的把人封去海對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