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度剖析〈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的寬慰與人生哲思(第1/4 頁)
原文: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在這政治清明、盛世祥和的偉大時代,沒有哪位隱士願意長久隱匿於山林幽壑之間,無數傑出的英才們皆懷著滿腔的熱忱與宏偉的抱負,紛紛投身朝堂,渴望一展宏圖。於是,就連你這位原本悠然隱居於東山的高雅之士,也被這時代的滾滾洪流所吸引,不能再像古時的伯夷、叔齊那般無拘無束地采薇于山林,逍遙於天地之間。雖然如今你在科舉之途上歷經波折,未能一舉高中,與那輝煌的金門朝堂相距甚遠,但又有誰能膽敢斷言咱們所秉持的道義和不懈追求是錯誤的呢?你在那江淮一帶獨自度過那清冷孤寂的寒食節,在繁華熱鬧的京洛之地一針一線地精心縫製春衣。在這長安城外寬闊的大道旁,我滿懷深情地設酒為你餞行,然而可悲可嘆的是,知心的摯友即將與我分別,踏上那未知的歸鄉之路。不久之後,你將要乘上那桂木之棹,順著悠悠江水緩緩歸鄉而去,想必用不了多久便能輕輕拂開自家那熟悉而又親切的柴門。遠處那鬱鬱蔥蔥的樹木宛如忠誠的衛士,默默地伴隨著你孤獨的身影漸行漸遠,那座古老的孤城靜靜地矗立在落日那如血的餘暉之中,顯得格外蒼涼與悲壯。此次你的高明謀略未能得到恰當的採用,切莫因此就滿心哀怨地感慨知音稀少、無人賞識。
二、詩篇背景:
綦毋潛,這位懷揣著夢想與希望的學子,在科舉的激烈競爭中不幸落第,滿心的失落與迷茫如重重陰霾籠罩著他,懷著沉重而又無奈的心情,他準備踏上歸鄉的漫漫征程。王維,這位才華橫溢、名震詩壇的文學巨匠,不僅詩畫雙絕,更以山水田園詩著稱於世。他的詩作往往意境空靈,富有禪意,給人以寧靜悠遠之感。王維生於盛唐時期,其人生經歷豐富,早年積極入仕,中年後則半官半隱。他以真摯深沉的情感和堅如磐石的友誼為筆,飽蘸著深情與祝福,揮毫寫下此詩為友人送行。字裡行間,不僅流淌著對友人的安慰、鼓勵與關懷,更蘊含著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對友情的無比珍視。
三、賞析分享:
1. 深切的寬慰之情:詩開篇以“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營造出一個海晏河清、群賢畢集的恢宏而又積極向上的時代氛圍,為下文安慰友人巧妙地鋪設了堅實的基石。這兩句不僅是對盛世的熱情謳歌,更是以一種宏觀的視角暗示友人,雖此次在科舉中受挫,但在如此昌明的時代,機會猶如繁星,數不勝數。“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這句直抒胸臆,擲地有聲,堅定地表明落第絕非友人的過錯或無能,而是機緣未臻,命運的捉弄罷了。此句充滿了對友人的理解、信任和堅定不移的支援,如同一股溫暖而強勁的春風,瞬間驅散了籠罩在友人心頭的陰霾,撫慰著他那受傷而又脆弱的心靈。
2. 細膩的情景描繪:“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這兩句透過對友人行程中細微且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想象,細膩入微地展現出詩人對友人無微不至的關切之情。我們彷彿能清晰地看到綦毋潛在江淮那煙雨迷濛之地,形單影隻地度過那清冷蕭瑟的寒食節,其身影在迷濛的雨霧中顯得孤獨而又淒涼;又彷彿能看到他在繁華喧囂的京洛之所,一針一線、神情落寞地縫補春衣時的黯然神態,那每一針每一線都似乎縫進了他的失落與無奈。“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以雄渾壯闊而又蒼涼悽美之景烘托離別的氛圍,那漸行漸遠、逐漸模糊的行客身影與孤獨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