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度剖析〈憫農二首〉:李紳的蒼生之憂與農耕情懷》(第1/2 頁)
原文: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其一:春天種下一粒粟種,秋天收穫萬顆糧食。四海之內沒有閒置的田地,可是農夫們卻仍然被餓死。
其二:在正午烈日炎炎的時候鋤禾,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上。有誰知道我們盤中的糧食,每一粒都是農民辛勤勞作的結果。
二、詩篇背景:
李紳,唐代詩人,以其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而聞名。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農民生活困苦,儘管辛勤勞作,卻常常面臨飢餓和貧困。李紳目睹了農民的艱辛,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批判。
三、賞析分享:
1 深刻的現實描繪:詩的第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農業生產的豐收景象與農民悲慘命運的強烈反差。春天的播種帶來了秋天的豐碩收穫,四海之內的田地都被充分利用,然而農夫們卻依然餓死。這種矛盾的畫面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農民的無奈,讓人對農民的處境深感痛心。詩的第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則具體地展現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場景。透過對農民汗水滴落土地的描寫,讓讀者深刻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2 真摯的情感表達:詩人在這兩首詩中表達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憤怒。他用樸實的語言描繪農民的苦難,讓讀者感受到他內心的悲憫之情。同時,詩人也透過對農民勞動的描寫,表達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浪費糧食的批判。“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不僅是對農民勞動的讚美,更是對人們珍惜糧食的呼籲。
3 意境的營造:整首詩透過對農民勞動場景和生活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沉重而壓抑的意境。從春天的播種到秋天的收穫,從烈日下的勞作到飢餓的死亡,每一個場景都讓人感受到農民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殘酷。這種意境的營造,讓讀者深刻地認識到農民的苦難,引發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4 主題的昇華:結尾“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詩人情感的昇華,也是全詩主題的凝練。這句詩不僅提醒人們珍惜糧食,更讓人們思考糧食背後的農民勞動和社會問題。它讓我們明白,我們所享受的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是農民辛勤勞動的結晶。同時,也讓我們反思社會的不公,關注農民的生活,為改善他們的處境而努力。
四、深度思考:
1 社會公平與農民權益:詩中描繪的農民困境,讓我們思考社會公平的問題。在現代社會,雖然農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我們應該關注農民的權益,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發展機會,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2 珍惜糧食與節約意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提醒我們珍惜糧食,培養節約意識。在當今社會,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存在,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杜絕浪費,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3 勞動的價值與尊重:詩人透過對農民勞動的描寫,讓我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勞動者,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五、考點薈萃:
1 詩句分析:分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