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合園感其誠(第1/2 頁)
話說香菱見眾人從榮國府裡出來,正在那沁芳亭處說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們看這一首。若使得,我便還學,若還不好,我就死了這作詩的心了。”
說著,把詩遞與黛玉。
眾人看時,
只見寫道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都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
香菱聽了心下不信,料著是他們瞞哄自己的話,還只管問黛玉、寶釵等。
畢竟她得自夢中的這八句,寫是寫了,好在哪裡,畢竟還不甚明白。
只聽那寶釵說道:
“這妙處,也未必就都說得明白,只是於那古人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沈浮。如淥滿酒,花時返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上,就得了那’含蓄’的韻致了。”
聞聽寶姑娘如此說,
那香菱已經喜之不盡。
再要看師父黛玉,
又聽那黛玉徐徐說了道:
“這詩原不是你能做得出,甚而至於為師也是勉為其難。古人也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保不準你真悟了,於那偶爾天成上得來,也是有的。”
那香菱也不敢瞞了師父,
就趕緊說道:
“正是老師如此說。似乎是昨夜今晨那夢裡得來的一般。又似乎是那櫳翠庵妙玉姐姐親口說與我一般。”
黛玉知道其中必有蹊蹺,
也不知是真是假。
也不可深究。
好在下次,
可以問了妙玉師父去罷了。
寫詩自然是好的,只這起句自問自答地開篇就頗出人意料:
精華欲掩料應難。
第二句“影自娟娟魄自寒”清冷孤單的倩影,逐漸明亮起來,又暗淡下去。
中間兩聯“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也還罷了。並不見得有多好,無非是些尋常景象,可也沒毛病,又似乎是故意往平淡裡走去,為後面的奇峰突起,做了萬千的準備!
到得未聯,“博得嫦蛾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以追問呼應開頭的自問自答,再以那千愁萬緒,去問了那同樣寂寞難耐的嫦娥,這一份真切,早就超越了所有的巧和手法。
香菱還要問什麼,正說之間,只見幾個小丫頭,並老婆子忙忙的走來,都笑道:“來了好些姑娘奶奶們,我們都不認得,奶奶姑娘們快認親去。”
李紈笑道:“這是那裡的話?你到底說明白了是誰的親戚?”那婆子丫頭都笑道:“奶奶的兩位妹子都來了。還有一位姑娘,說是薛大姑娘的妹妹,還有一位爺,說是薛大爺的兄弟。我這會子請姨太太去呢,奶奶和姑娘們先上去罷。”
說著,一徑去了。
寶釵笑道:“我們薛蝌和他妹妹來了不成?”
李紈也笑道:“我們嬸子又上京來了不成?他們也不能湊在一處,這可是奇事。”
大家納悶,
來至王夫人上房,
只見烏壓壓一地的人。
原來邢夫人之兄嫂,帶了女兒岫煙進京來投邢夫人的,可巧鳳姐之兄王仁也正進京,兩親家一處打幫來了。
走至半路泊船時,
正遇見李紈之寡嬸帶著兩個女兒——大名李紋,次名李綺——也上京。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