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中都向陽,狡詐的李自成(第2/10 頁)
也是兩成。”
朱慈烺後面的話雖然沒說,但曹彰已然懂了。
對於百姓來說,地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多了,他們就要繳納更多的稅糧。
按照人口計算,是最好的。
一個人一畝地,家裡有幾口就給幾畝。
這樣家裡不會因為地少吃不上飯,也不會因為地太多就交不上稅糧。
隨後,朱慈烺為了防止以後的土地兼併,把所有的土地收歸國有。
沒錯,如今鳳陽的所有土地。
都收歸到了中都的戶部。
稅糧,就是百姓們的租金。
租期七十年,時間到了,就會迴歸大明。
一開始,所有的百姓聽到這樣的話之後,都是不滿意的。
因為古代人對於傳宗接代都非常看重。
所以他們肯定有後代。
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後代繼承不了自己的土地。
朱慈烺親自下場,跟這幫百姓解釋了起來。
土地的所有權給他們,遲早也會被有錢有勢的人給吞併。
但如果土地名義上是大明的,誰敢吞併?
而且七十年,在這個年代,平均年齡四五十歲,七十歲早就已經死了,誰還在乎?
至於後代的土地,但凡是大明子民,都擁有七十年的土地租用權。
這些土地,只能用來種植。
想要商用,或者有其他用途,還必須要給戶部打報告。
確定了用途之後才能批准下去。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解釋和宣傳,百姓們漸漸也就明白了。
朱慈烺那句話說得倒是非常有道理。
七十年之後,骨頭說不定都沒了。
在這個亂世,普通百姓能活到五十歲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七十歲,太遙遠了。
不過還是有百姓不樂意,依舊想要永久權。
這種就是完全的貪婪心理作祟。
面對這種心理,朱慈烺交給了下面那些官員去處理。
如果懷柔搞不定對方,朱慈烺也不介意讓他們回到曾經被支配的生活中去。
總之,在一系列的政策下,整個中都終於算是安定了下來。
有上等田,自然就有中等田和下等田。
上等田和中等田,都用來耕地。
朱慈烺打算把周圍縣區的百姓都給招攬到鳳陽來。
願意來的都給福利。
比如每年種地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補助。
或者免稅。
這些政策下來後,周圍縣區的百姓們立刻就衝了過來。
本來難民和流民的數量就不少。
而且他們的土地之前也都被他們當地的官員給侵佔了,這些人本身就屬於沒有土地的。
能到鳳陽,還能擁有自己的土地,那當然再好不過。
本來百姓們還在半信半疑,可當他們拖家帶口的來到鳳陽之後,才發現這些都是真的。
戶部很快就記錄了他們的資訊,然後給了他們一塊土地。
終於,上等田被分割完了。
這也讓朱慈烺鬆了口氣。
只要這些上等田全部分出去,來年整個鳳陽將再也沒有饑荒之苦!
“殿下,最近有百姓開始不滿意起來了。”
忙得暈頭轉向的曹彰來到朱慈烺面前彙報道。
朱慈烺甚至都不用想。
百姓不滿意,無非就是覺得土地分佈得不均勻,或者地點不夠好。
果然,曹彰道:“那些後來的百姓們覺得中等田種田太麻煩,他們不想種植糧食,因為距離河太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