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孰優孰劣(第1/2 頁)
師傅對治療偏頭痛更有心得,不是因為他只會治療偏頭痛,而是偏頭痛的病例相對治療較多,才能做到下針如有神。
這還不是最悲催的,如果這個世界也如藍星,說不定將來師傅都會失業,從此沒有資格開展中醫治療。
想到這裡,李元也有點急迫,覺得必須儘快熟知考試需要的知識,不然到時別想拿到執業證書。
至於師傅,他也沒有辦法,將來是一刀切。起草中醫考證的那些專家其實都是西醫出身,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想到這裡,李元也是無奈地搖頭,明著是中西醫之爭,實際上一切都是資本在背後作祟。
中醫的檢查、診斷和治療一般非常省錢,他有一套完整的體系,透過望聞問切,根據你的病症,得出對症的治療。
中藥一般都不貴,貴的是那些養生的藥方。
但是西醫不一樣,他針對不同的病症有完整的治療規程,如果醫生按照規程治療,出了問題,由醫院擔著,由協會擔著。
但是如果你沒有按照規程治療,出了問題,那就是醫生的責任。
所以醫生不得不用排除法,一堆檢查下來,發現是腳上紮了一根刺。
真正得病,治療的規程更為繁複,所以西醫的全科大夫基本不存在。
從發現病例、研製藥物、臨床試驗、制定規程、治療實踐、批准上市、批次生產、分銷、病房、醫生,這麼一系列的環節,都需要錢。
而且所有人都得得利,你想想,西醫治療它能簡單的了嗎?
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個現象,如果醫院發現一個新的病例,有實力的醫院一定會提供免費醫療。
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大家慢慢自個悟。
其實很多絕症,西醫能夠告訴一個名稱,一個相對明確的病因,然後拖上一段時間,告知家屬他們盡力了。
還有一些當時告知家屬手術很成功,但是隻是續命了幾年。結果是基本上掏空幾代人的積蓄,意義何在?!
過去老中醫看病,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回去吧,想吃什麼就吃點什麼吧!”。
因為中醫從系統上判斷,是否能治;他們更相信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應該順勢而為。
家屬也明白,雖然悲傷,但是也知道怎麼做,不用做選擇題。
現在的醫院會告知你一個治癒的機率,讓家屬自己衡量。
正常的情況下,家屬都會全力以赴,砸鍋賣鐵,東挪西借,結果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家裡等了一會兒,沒有病人上門,師傅起身放下書本,穿上千層底,紮上褲腿,確保沒有落下任何缺漏。
李元一看師傅的動靜,不用言語就知道這是要進山。
所以他趕忙下地,像師傅一樣整理褲腿,師傅稍稍側頭,會心一笑,暗自思忖,‘這樣的悟性才是學習中醫的材料’。
李元快走幾步,拿過兩頂草帽,一頂遞給師傅,另一頂戴在自己的頭上。
把揹簍背上,裡面放入了兩把藥鋤。
從牆上拿下兩隻軍用水壺,水壺外邊用毛線編織的網罩,一是為了防滑,二是為了隔熱。
把其中一個灌滿白開水,另一個灌滿深井水,全部放入揹簍。
此時師母遞過一件毛衣,李元趕忙接過,“山裡涼的話,記得提醒老頭子換上。多大的人也不懂照顧自個”。
此時老爺子已經站在院裡,正給晾曬在院中的草藥翻個兒。
“知道了師母,放心吧,一定給你辦的妥妥的”。
“等會!這件外套你也拿著,是張傑留下的,到山裡,你也換上”。
李元也沒有矯情,伸手接過,“謝謝師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