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0章:朝堂小妙招,裝悲苦與撂挑子(跪求追讀、月票)(第2/2 頁)
失敗前,誰敢說這種反對朝廷總綱領的話語。
但蘇良不但說了,接下來他還有充足的理由。
“臣得益於臺諫官可翻閱各個衙門資料的權利,詳細查閱了《答手詔條陳十事》的執行情況。臣發現,此策在執行中過急、過猛、過度,存在諸多問題,失敗乃是必然。接下來,臣將從數個方面,以具體事例論述新政為何註定失敗。”
“其一,重痾不宜用猛藥。改革變法最忌諱的便是急於求成,迫於一蹴而就,然而新政卻欲想在一兩年內變百年之局……”
“其二,內耗嚴重,爭論不止。改革者過於清高,保守派過於重利……
其三,官員上下不能一心,難以做到上行下效。自改革吏治始,朝廷便未考慮地方官員的認知情況……”
……
蘇良幾乎是一口氣,將他看出的新政弊病結合一些事例,全都講了出來。
“臣相信,範相公、富相公等人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朝廷,曾經的呂相、章相反對變法也是為了朝廷,只是認知不同、立場不同。臣以為,我朝仍需要變法變革,但須緩緩圖之,而當下的新政已經被證實,是失敗的。”
趙禎聽完,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好一句:我朝仍需變法,但須緩緩圖之!”
他對蘇良的說法非常認可。
在趙禎眼裡,范仲淹、富弼等人就是好心辦壞了事情。
另外,改革派確實風頭太勁,有結黨嫌疑。
自大宋立國以來,便將相權一分為三,中書、三司、樞密院三大衙門,政、財、兵完全分離。
同時,負責監管的臺諫官地位不斷提高。
便是為了遏制相權。
可一旦呈結黨之勢,朝堂上全是一家之言,那將會極大地威脅到君權。
這是趙禎所忌憚的。
這時。
蘇良站起身來。
“官家,臣做的所有事情,皆出自本心,至於結黨,臣實在是欲辯無言。官家若有疑,臣請求離京外放!”
這是包拯教給蘇良的第二個小技巧:撂挑子。
此技巧的關鍵在於:展現過自己的能力後,再撂挑子。
聽到此話。
趙禎不由得笑了。
他從不懷疑蘇良的正直與真誠。
只是因很多年輕官員空有一腔熱血,聽到范仲淹等人提出要富宋強兵,便腦子一熱,瘋狂支援。
將任何反對者都當成奸臣,根本不知新政對朝廷內部的破壞。
他才對蘇良產生了些許懷疑。
而現在。
蘇良將新政存在的各種缺陷說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
趙禎自然不再相信蘇良是新政派的無腦吹。
此小報上的內容,自然是守舊派擔心改革派捲土重來,故而刻意來打壓蘇良。
朝堂之事,趙禎的心裡似明鏡一般。
怎會將這位敢言他人而不敢言的臺諫官外放!
他直接將小報一撕為二,然後看向蘇良,道:“此種民間小報,為獲利而胡說八道,朕自然是不相信的。”
蘇良不由得長呼一口氣,他終於又逃脫一次結私黨之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