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4章:以退為進,拯救杜衍的相位(第1/2 頁)
所謂內降詔書。
即皇帝趙禎繞開中書直接批示的詔書。
這種做法其實是有違大宋祖制的。
但自真宗起,這種內降詔書卻逐漸增多。
因為這是皇帝權力的體現。
皇帝私下對一些臣子外戚進行褒獎、體桖、甚至降低懲罰,以顯聖恩。
趙禎十三歲稱帝,但二十三歲才親政。
期間章獻太后(劉娥)垂簾親政,甚是強勢。
這種原生家庭的壓迫感,導致趙禎親政後,多次內降詔書,彰顯皇恩浩蕩。
尤其是對宗室貴戚,尤為恩寵。
這種型別的詔書,其實對朝政影響不大。
趙禎做的也很有分寸感。
前丞相呂夷簡、章得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
但是首相杜衍卻認真了!
他從銀臺司攔截這些詔書,還給了趙禎,讓其走正規程式。
這種做法,表面上彰顯了杜衍的賢相之風,但其實打了皇帝趙禎的臉。
相權過重,且有專政之嫌。
蘇良不由得一臉無奈。
這算是什麼事兒啊!
知諫院孫甫揍了翰林學士承旨丁度,又逾矩舉薦宰執,定然是要被外放了。
而今,杜衍扣押丁度的奏疏,自身又有專政之嫌。
官家本就對他不滿,在王拱辰那些人的彈劾下,杜衍極有可能丟了相位。
杜衍一旦失勢。
像韓琦、包拯、蘇良等與賈昌朝、陳執中等人不和的官員,日子定然就不好過了。
蘇良本欲寫奏疏替杜衍、孫甫求情,突然不知該如何寫了。
……
翌日。
孫甫因打人和逾矩舉薦宰執直接被勒令停職。
垂拱殿變成了一個辯論場。
杜衍稱自己乃是行相公職權,無任何逾越之舉。
王拱辰、錢明逸質問他私扣丁度奏疏該作何解釋,杜衍稱如此小事,不值得驚動官家。
二人來了一句:奏疏無小事。
賈昌朝、陳執中、包拯、韓琦等人全都參與到了此事中,紛紛上疏。
不過大家都有一個底線:閉口不談官家內降詔書。
因為此事確實不合規矩。
若在朝堂放大處理,整不好官家都要寫罪己詔了。
……
近午時。
蘇良抬頭看向窗外,見包拯正拿著一道奏疏大步向外走去。
顯然又要去上疏了。
蘇良想了想,快步追了出去。
“希仁兄,留步,請留步!”蘇良喊道。
包拯頓時停下腳步,看向蘇良。
“希仁兄,可是去為杜相公說情?”
包拯點了點頭。
“景明,你也快寫奏疏,孫諫院定然是要外放了,若官家再將杜相公罷相,中書可就再無賢臣了!”
“敢問希仁兄,為杜相公說情的理由是什麼?”
包拯胸膛一挺,道:“我朝大臣,當以杜相公為法,中書不能失去這麼一位朝堂柱石!”
大臣當以杜衍為法?
蘇良不由得哭笑不得。
“希仁兄,此話沒毛病,但這樣上疏,只會讓杜相公罷相來得更快一些!”
“為何?”
蘇良環顧四周,然後與包拯走到前方的槐樹下。
“官家以仁德著稱,其仁德寬厚之名,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來自內降詔書,這點你是否同意?”
包拯微微點頭。
“官家為一些宗戚近幸減免罪責,私下恩賞可影響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