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1/2 頁)
其實灌夫也有不能說的秘密,當初因為一時魯莽,數十騎出,兩人還,自己是榮華富貴都享受過了,另一個人卻因為失了胳膊,只能返鄉歸家。
打竇甫,是因為他出言不遜侮辱灌疆無半分先祖之風,因先父主人家名稱而爭理,也稱得上是義字當頭!後犯法是因為終於找到了一同回營那人的後代,卻是個不成器的囚犯,他怎能坐視不管?行賄枉法救了那個人的兒子,因此丟了官職,但他不後悔,人生在世,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做回普通人也好。
做回百姓後,灌夫終於打聽到了那人女兒的下落,竟然在竇嬰府裡,他只好硬著頭皮上去要人,本以為會因為竇甫的事,兩人肯定得撕破臉。可是竇嬰弄清了來龍去脈並沒有為難他,反而贊他高義,不止將那人的女兒完好無損的送還給他,還熱心腸的幫那人的兒子找了個好歸宿,兩人因此相交深厚。
而另一邊,自從灌阿去世,後代灌彊跟他的交集日漸稀少,若之前還守著先輩之意,後來就因為性格不合漸行漸遠了,但總之兩家還有些交集。太后去世那年,灌彊因罪被奪爵,灌夫還相幫不少,可等空了兩年後,被停侯的灌家,新起來一個同輩的灌賢作為宗子,被封臨汝侯。
此人甚是自持身份,自詡世家大族,對他的豪爽瀟灑嫌棄不已,出入宴席總不給他好臉色,灌夫也是心氣極高之人,對他也是不屑得很。
所以最後灌夫的情況倒也諷刺,生死之交,算得上家傳淵源甚深的灌家和他越走越遠;反而有仇在先、正值如日中天的外戚貴胄竇家,卻和他一介白衣遊俠作風脾氣相投,親密無間。
世事無常,有人因情義而聚,卻因性格利益不和而分;有人因衝動結仇卻因情義而解,相交甚深。
總之,灌夫算是不得已就站進了田、竇之爭的其中一方,還因為自己的性格衝動成了矛盾爆發的點火索。
若說先前他們爭地也好、互相告發不法之事也好,都是兩個外戚在扯皮,了不起就是在劉徹一個人面前吵鬧。
可今天這件事卻沒有那麼簡單,宴席之上牽扯的人太多了!
灌夫如今算半個遊俠,背後是過氣外戚卻曾幫劉徹的竇嬰,當事人有程不識、李廣這種世家老將,有剛嗣侯爵的舊臣貴族‐‐灌賢,更是有如日中天的新貴外戚‐‐田蚡。可以說,除了諸侯,就差不多湊齊了劉徹要打擊和重整的所有群體,五缺一!
若真是非要湊個整,這在喜宴上鬧出來的事,新娘子是諸侯之妹,徹底齊活了,劉徹扒拉扒拉這些人的底細,深深覺得這牌還真是熱鬧啊!
最後劉徹不得已拿出了太皇太后當初的那套,讓眾人朝辯於長樂宮大夏殿。那天本來是唇槍舌戰你來我往,眼瞅著就是雙方勢均力敵,衛子夫覺得劉徹的和事佬算盤應該會打得很漂亮。
但是情況卻有些不對,衛子夫那天就陪太后在後面的長信殿坐著,眼瞅著王太后怒氣沖沖的摔筷子,拿出親情來要挾劉徹,最後不得不以嚴查竇嬰和灌夫而結束。
結果顯而易見,灌夫做了這麼多年豪強一族,罪行昭彰,報上來之後就被判斬刑了。
按理犧牲了一個外戚打架,小貴遭殃的灌夫本也沒什麼,敢在喪期出席宴飲的,本就是明晃晃的就想往劉徹的儒家禮制上撞,劉徹連匈奴之事都捨得逼死收編很久的一個王恢,一個武將世家出身混成遊俠的灌夫,不向陛下盡忠,偏要攪合進外戚之爭裡,劉徹不殺他殺誰?
可是衛子夫覺得這事沒有那麼簡單,前段時間劉徹讓她打掩護出宮時,並不是照往常一般去了民間微服私訪,而是隻在長安城轉了轉就回來了,後來月皎來問陛下是不是想用兵?她還奇怪為什麼突然有此一問?馬邑之謀剛剛失敗才一年,青兒和期門那幫人不是散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