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大流士一世入侵歐洲,主要是由於塞西亞人的緣故。他到達南俄羅斯‐‐驍勇善騎的塞西亞人的故鄉。他率大軍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穿越保加利亞,進軍到多瑙河,然後搭起浮橋橫渡多瑙河,深入北部地區。他的軍隊嘗盡了苦頭。由於他的部隊大多是步兵,所以,擅長騎馬的塞西亞人從不和他正面接觸,總是驅馬繞到波斯軍隊的後方,切斷他們的補給線,把那些散兵遊勇全部消滅。最後,大流士被擊退,無功而返。
大流士隻身回到了蘇薩,不過又在色雷斯和馬其頓駐紮了軍隊,馬其頓向其臣服。打了這次敗仗之後,亞洲的希臘各城邦發動叛亂,歐洲的希臘人隨之響應。大流士遂下決心平服歐洲的希臘人。他認為自己掌握著腓尼基的海軍艦隊,所以可以使希臘各島一一就範。於是,公元前490年,他向雅典發出了總攻令。一支無與倫比的龐大艦隊,從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各港口出發了。當遠徵隊在雅典北部的馬拉松平原登陸時,遇到了雅典人的頑強抵抗,遭受重創。
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異乎尋常的事情。在希臘,斯巴達一直是雅典最強勁的對手。但在波斯軍隊大兵壓境的緊要關頭,雅典派了一個善於長跑的使者去向斯巴達求援,懇求斯巴達不要坐視希臘各民族成為野蠻人的奴隸。這個飛毛腿不到兩天工夫,就在荒野中跑完了一百多英里。(馬拉松比賽由此而起)斯巴達人迅速回應,欣然允諾。然而三天之後,當斯巴達的軍隊抵達雅典時,除了看到戰場上遍佈著被擊潰的波斯士兵的屍體,一切顯得那麼平靜。波斯艦隊戰敗退回亞洲去了,波斯人對希臘的第一次徵討以失敗而告終。(馬拉松之戰)
第二次徵討勢頭更加兇猛。接到馬拉松一役敗北的訊息後不久,大流士就一命嗚呼,他的兒子薛西斯繼位。為了擊潰希臘,他做了長達四年的精心準備。這段時期,恐怖感使希臘各民族緊密地團結起來。薛塞斯的軍隊確實是當時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龐大的一支軍隊,但同時也是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公元前480年,這支大軍搭浮橋渡過達達尼爾海峽,用一隻同樣是用運給養的船隊拼湊起來的艦隊沿海岸前進。在狹窄的塞爾比雷通道,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一支1400人的小部隊擋住波斯大軍的去路。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最終雖然列奧尼達全軍覆沒,但是他們也給波斯軍隊以重創(溫泉關之戰)。接著薛西斯的軍隊帶著強烈的報復心理進攻底比斯和雅典。底比斯達成協議投降,雅典人棄城而逃,雅典城隨即被焚毀。
這時希臘人似乎已經落入征服者手中,然而,就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勝利居然兩次降臨到希臘人的頭上。希臘艦隊儘管在數量上不及波斯海軍的三分之一,但在薩拉米斯海灣竟一舉擊敗對手。薛西斯得知他的軍隊被切斷給養後心灰意冷,遂率剩下的一半人馬倉皇撤退,回到亞洲。(薩拉米斯海灣之戰,希波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公元前479年,他的殘部在普拉太亞一役被擊潰,與此同時,波斯的殘餘艦隊也在小亞細亞的麥卡利遭到痛擊,一敗塗地。
從此,來自波斯的威脅終告解除,亞洲大部分希臘城邦獲得了自由。希羅多德寫的第一部史書《希羅多德的歷史》詳細而生動地記載了戰爭的整個過程,而且還配有大量的繪畫。大約公元前484年,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出生於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城邦的哈利卡納斯。為了收集準確的歷史資料,他曾經遊歷過巴比倫和埃及。麥卡利一役戰敗後,波斯內部陷入了爭權奪利的混亂局面。公元前465年,薛西斯遇刺身亡,埃及、敘利亞和米堤亞相繼叛變,最終,強大的波斯帝國的遂告瓦解。希羅多德撰寫《歷史》一書的目的,在於揭露波斯帝國的衰弱本質。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歷史實際上是一部宣傳作品,是為鼓勵希臘人團結起來抵抗波斯而作的宣傳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