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17】任丘遭遇敵截攔 逆天一戰前奏曲
任丘縣效,兩支旗號分別為孫”的大軍正在相距數百步外列著嚴密軍陣對峙著,正午的陽光已頗為晃眼毒辣,因為早晚溫度偏低,將士們衣著稍厚,此時迎著毒辣的日頭,更有大戰將致的緊張氣氛,雙方士卒皆是額頭汗珠密佈,緩緩匯聚後沿著臉頰劃出一道淺印,最終滴落塵埃
普通兵卒們臨戰時考慮地並不多,他們只知道當所屬將官一聲令下後,無論前面戰況如何、是否必死都得依令行事,僅此而已……
因為所屬不同,他們各自成為一群可憐,可恨,或者——可愛的人!
也許當他們有了“為何為戰?”的準確定義回答來堅定信念後,才會擁有不屈的戰魂,而不再是這般只是機械聽令的戰爭機器……
“亂世年月,天下不平”,趙雲,趙風兩兄弟遭遇可算明白的詮釋了這句話,他們於去年十二月底起程,按說怎麼走也該到幽州劉虞治下了不是?
可如今劉曄都在四月十日祭天被劉虞拜將出徵,卻不見有他倆訊息,難不成他們兄弟連同拖家帶口的真定縣千數百姓一起迷路在深山老林裡瞎轉悠,還是被猛獸給當了食糧?
其實都不是,正確的原因是——他們連同千餘百姓一起給“抓了壯丁”……
公孫瓚不是個合格的梟雄,但這不妨礙他使治下管理嚴格,對於從來都處於加緊備戰,雄心壯志不滅的他來說:劉虞,還有害死他,以及即將害死他兄弟的袁紹,袁術都是最為明顯和痛恨的“眼中釘”,故而他所佔據地或部份,或全部的平原,范陽,薊縣,漁陽,右北平等郡皆是處於戒嚴狀態,從未鬆懈過
趙雲武藝高強,如果他單人匹馬要闖天下,那自然是“天下之大,儘可去得”。
但如今有了親族拖累,那也只得抱著“走偏僻山林,繞縣過郡”希望能順利到達劉虞治下,可終究還是應了那句老話“久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
千人行止間,又多帶行李,舉家遷徙,又非紀律嚴明的軍隊,一日自然走不得多少路程,更兼得終是需得從一些鄉處經過,自然會有眼線現他們行蹤。
於是乎,被認作一部流民的他們,在經過清河縣時,被縣令報上公孫瓚,然後有五百騎兵從平原迅趕來,直接將趙雲他們給圍上——那一天月1正是劉曄剛處理完畢鮮卑之事,迴轉代郡不久。
為了不讓家鄉百姓被這些實際上無半點“軍民一家親”觀念的冷血騎兵所殺,趙雲只得先著百姓們安靜,然後請騎兵隊統領校尉上前,將公孫瓚傳給自己的後軍校尉印信拿出,說是舉族投奔公孫瓚,才讓這場危機化解於無形。
面對一路“護送”情況,趙雲不得不靜下心思,於一月後到得北平見過公孫瓚,細說他是“不知規矩,只想少些麻煩直接來投”,這才鬧出誤會。公孫瓚知趙雲確實也僅僅跟在他身邊不足兩月,便信其所言,只教他將親族安置於北平郡下。
似乎在此事上,歷史拐了個彎,又回到原來軌道上,但以後如何,誰又能知道呢?
同樣,正因為公孫瓚這種嚴格軍事化管理,劉曄出兵訊息,他很快便知曉。
對於劉曄這位名聲在百姓以及士族中傳得沸沸揚揚的“安平侯”,公孫瓚便是不屑之餘也確有幾分顧忌,今次見他身為劉虞嫡系的左膀右臂,竟然接令捲入“天子不斷,理還亂”的麻煩,此去長安如何,稍稍動動腦子便可知前途之如何渺茫——
關於能否取勝,已有戲志才斷定之“幾必敗無疑!”,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劉曄有鬼神之能,順利接出天子,他還會剩多少兵將?再帶著這個實際上就是“雞肋”的累贅順原路再穿州過縣迴歸幽州;亦或是經丁原死後便大亂不止的幷州經塞外繞道?
此時的諸侯們早就開動起了心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