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班門弄斧(第2/2 頁)
,他這是班門弄斧。論知人,他更是無法與天子相提並論。
“子初,要改變的可不僅是武夫。”劉協意味深長的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劉巴放下茶杯,拱手施禮。“臣失言了。”
“儘管如此,你能親自跑一趟西北,還是很難得的。”劉協擺擺手,緩了語氣。“諸將急於西征,是我的責任。我不夠謹慎,給了他們不好的影響。現在看來,十年之內能不能完成國內的建設,尚在兩可之間。就算一切如願,十年之後,帶著新長成的一代人出征,恐怕也是有問題的。這些可都是種子,不能白白犧牲。”
“陛下……”劉巴更加窘迫。
天子說新長成的一代人是種子,是不是說現在的人都不行?
劉協愣了一下,隨即啞然失笑。“你看,我又失言了。慚愧,慚愧,我可沒有這個意思。嗯,至少不完全是這個意思。”
劉巴也搖搖手,苦笑道:“陛下無須解釋,臣能理解。我們這些人習氣太重,就算願意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荀或如此,臣亦不例外。大漢真正移風易俗,還要看下一代人。”
“但我並不希望你們全部改了。”
“陛下的意思是……”
“光武皇帝養士百年,才有今日士風。雖有偏頗,但總的來說,士人有所堅持,不輕易為外界所動,還是好的。如果人人趨利而行,視節義如草芥,絕非朝廷所願,亦非我之所願。”
劉協嘆了一口氣,想到了公知橫行的時代,心中感慨。
他沒有對劉巴說空話,他的確很讚賞這個時代計程車風,哪怕那些人看起來有些執拗,有些頑固,甚至有些愚蠢。
當然,他欣賞的是真君子,而不是偽君子。
那些嘴上一套,心裡又是一套的人,他是看不上眼的。
事實也證明,真君子看似執拗,實際上卻不難改變,只要能證明給他們看。
那些食古不化,堅持錯誤的理念不改的人,往往不是堅持理念,而是不願放棄利益。就像很多書生死抱著經學不放,未必是因為他們堅信經學,而是因為他們不肯放棄經學帶來的特權和利益。
對那樣的人,他甚至不肯多看一眼,更別說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了。
“關於往邊塞轉運物資的事,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案?”劉協主動轉換了話題,免得劉巴過於難堪。
“有的。”劉巴打起精神。“現在有兩個方案,一個離譜,另一個更離譜。”
劉協一愣,忍不住笑了。“說來聽聽。”
“離譜的方案是修繕直道,並沿邊進行拓展,直通草原。更離譜的事,有人建議在龍門上游的河上築堰,以通舟楫。”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