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賈詡論戰(第2/2 頁)
彪抬手撫著鬍鬚,沒說話。
他與李傕打交道不少,但侷限於朝堂折衝,並沒有戰場經驗。他們也聽取一些交戰的情況,卻只問勝負,不問交戰細節,對李傕其人用兵習慣知之甚少。
況且就算他了解,他也不至於在賈詡面前賣弄。
賈詡轉身看向劉協,說道:“陛下,李傕雖殘暴無禮,但他久經戰陣,勇而有謀,能智取,不輕言戰。陛下或許還記得宣平門上之事。”
劉協仔細想了一會,心情莫名的變得極其糟糕。
那是埋藏在宿主心底的愧疚。
宣平門是長安城門之一。賈詡說的宣平門上,是指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時,司徒王允挾持著他上城迎敵拒守,李傕等人在城門下叩拜,宣稱不敢為逆,只想為董卓報仇,殺呂布一人而已。
這些當然只是謊言,實際上呂布當時已經突圍而去,李傕對此一清二楚。之所以這麼說,一是不是留下犯陛的口實,一是不想白白犧牲兵力,強攻城門。
賈詡重提這件事,就是想說明李傕絕非莽夫,他能成為董卓麾下大將是有原因的。
楊彪也明白這一點。“侍中的意思是說,李傕不會強攻楊奉大營,切斷陛下歸路?”
賈詡點點頭。“但他會重兵圍困楊定,爭取逼降楊定,斷朝廷一臂。”
劉協表示贊同,他也有這樣的擔心。
楊定本是西涼人,他之所以和李傕反目,是因為李傕與郭汜打得不可開交,他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目標。如今李傕、郭汜重歸於好,而與他一向交惡的段煨卻成了天子信任的肱股,心理發生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他與楊定有約,卻不能保證楊定會當真,更何況現在他還沒有履行諾言,楊定有足夠的理由懷疑他的誠意,進而改換陣營。
李傕不知道他與楊定的約定,將楊定列為第一目標,再正常不過。
那麼問題就來了,明知楊定有很大可能投降李傕,還要履行諾言,送半個月的糧食嗎?
不送,楊定可能立刻投降。
送,楊定依然可能投降,還白白損失了半個月的糧食。
就當前形勢而言,夠楊定吃半個月的糧食可不是無傷大雅的小數目。說得嚴重些,這可能是決定戰場勝負的一根稻草。
賈詡接著說道:“於李傕而言,能逼降楊定是上策,退而求其次,也要先攻破楊定,除後顧之憂。”
楊彪問道:“楊定不過五六千步騎,又與御營相隔甚遠,李傕派一部圍困即可,何必強攻?侍中剛才也說了,李傕勇而有謀,能智取,絕不強攻。”
賈詡輕輕點頭,又搖搖頭。“太尉有所不知,李傕固然有謀,但他更多疑。派一部圍困楊定,委任親信,則擔心兵力分散,不足以壓制郭汜。由郭汜主持,則擔心郭汜與楊定合謀,斷己後路。權衡利弊之下,唯有親率主力,先破楊定最為妥當。”
楊彪恍然,看向賈詡的眼神變得極其複雜。既尷尬,又慶幸,還有些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