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明朝那些事兒(第2/4 頁)
從目前來看,這書還有一個隱憂,一個幾乎不可能跨過的巨大障礙——1363年曆史的朱元璋死了後怎麼辦?!
這本書的確非常有趣,的確能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就欲罷不能,可這本書的根基是什麼?是史料!是元末漢初的這段歷史!
可明明白白的這本書又是一部架空作品,現在書中所寫還與歷史相符,作者可以盡情發揮史料,可等到作者筆下的歷史分岔呢?沒了史料支撐,這本書怎麼可能寫的下去?
李潯老師就是筆力通神,能寫出精彩絕倫的故事,能塑造深入人心的角色,可難道還還能塑造一段完全虛構的可信歷史不成?
沒了史料,《明朝那些事兒》註定是一座空中樓閣!
甚至一些人開始在心裡嘆息了。
如果李潯老師不要野心勃勃地寫架空,而是就以這種風格寫一段現實中存在的歷史,比如《唐朝那些事兒》,或者《宋朝那些事兒》,想來一定能取得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可他偏偏虛構了一個大明王朝!
“哎!”
會議室突然傳來一聲嘆息,這聲嘆息讓所有人感同身受。
終於,書中來到1363年,真正歷史上朱元璋敗於翻陽湖,身死國衰的一年。
陳友諒衰領他那浩浩蕩蕩的大軍殺向洪都,此時攻守雙方兵力懸殊,對守城的一方而言,陳友諒浩蕩的大軍彷彿無窮無盡,景象看起來十分的恐怖。
可以朱元璋之精明,洪都如此重要,他又怎麼不肯不提前佈置?他在這裡放了兩個人,一個是朱文正,一個是鄧愈,朱文正不是一個好人,但從能力來看,卻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名將,鄧愈同樣是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
……
洪都戰役打了一個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牆和有限計程車兵與陳友諒的無敵艦隊反覆較量,靠著他的軍事天才一直支撐了下來。
洪都是一個奇蹟,可僅僅靠一個洪都就想擋住陳友諒,卻未免小覷了天下英雄。朱文正敏銳地察覺到洪都的抵抗已經到了一個極限,於是他派了一個人去找朱元璋,這個人叫張子明。
朱元璋得知陳友諒在洪都受挫,知道自己和陳友諒攤牌的機會到了,他告訴張子明,讓朱文正再撐一個月。一個月後,他會親率大軍同陳友諒決戰。誰知這次張子明卻被陳友諒抓住了,陳友諒令人拿著刀逼張子明去城下勸降,生命威脅之下,張子明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來到洪都城下,一個沒人瞧得起的文弱書生卻對著城頭大喊:“請大家堅守下去,我們的大軍馬上就到了!”
原來他並不怕死,而是他的使命沒有完成,所以他還不能死。
……
當時間線跨過1363年,這一刻會議室裡大家額頭都開始冒出一層層的冷汗。
如果說《明朝那些事兒》的1363年時間線之前還只是很有意思的話,那這個時間線之後就真的有些驚人了。
首先李潯老師推匯出的鄱陽湖大戰極為精彩就不說了,畢竟李潯的水準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最誇張的是,這書的後面竟然如同論文一樣給出了史料的出處!
一段架空的歷史哪來的史料出處?當然是作者自己瞎編的,可問題是瞎編的史料真的能編的這麼似模似樣嗎?
甚至到了讓人恍惚間以為真的存在這樣一段歷史一樣!
明明知道自己閱讀的是一段架空歷史,卻偏偏就是覺得這段歷史無比的真實,甚至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這種感覺簡直讓人抓狂。
的時間線推進極快,但卻絲毫不損其厚重。
從朱元璋翻陽湖大戰陳友諒,到擊張士誠,再到出兵北伐,遠征大漠,建立大明王朝,這段完全虛構的歷史在李潯的筆下變得無比的真實及可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