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國政治家提到索馬利亞的時候,該事件都會毫無疑問地成為一個話題,這種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ldo;美國恥辱&rdo;的一種符號,因此,如今衣索比亞出兵索馬利亞打擊教派武裝,從歷史記憶的立場出發,支援無疑是最為自然的選擇。
其二,&ldo;索馬利亞有石油!&rdo;這不僅是一個猜測,且已經得到了索馬利亞官方的認可。2006年11月,索馬利亞外長曾明言歡迎各界到索馬利亞開採石油,並稱已經有幾家公司先期抵達。實際上,1991年索馬利亞陷入無政斧狀態前,很多美國的石油公司就已經對這裡可能蘊藏的石油很感興趣,後因戰火紛起而不得不作罷。
索馬利亞所在的地緣位置對於石油運輸安全也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索馬利亞地處非洲的東北角,戰略上恰恰守住紅海的出口。非洲之角石油蘊藏豐富,而且鄰近沙烏地阿拉伯,並可以監視紅海上過往的大批油輪和軍艦。
這裡是除了海灣地區的荷姆茲海峽之外,中東運送石油的另外一條走廊。但荷姆茲海峽鄰近美國的老對頭伊朗,這對美國的中東石油進口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索馬利亞的戰略價值也就凸現了出來。
據索一些小道訊息,就在索馬利亞過渡政斧難以制止內戰和改變境內動亂的時候,美國勢力已經潛回到這個國家,秘密地使用美元支援某些地方軍閥首腦,助其壯大發展。美國政斧拒絕公開承認這種行為,只是強調擔憂索馬利亞會成為基地組織的新&ldo;恐怖主義天堂&rdo;。
並不知道美國的動機在哪裡,但是有一些猜測:或是美國太缺乏耐心,等不了索馬利亞政斧自己強大起來,有效解決問題,於是轉而利用軍閥;或許,美國還有別的動機,比如為了控制索馬利亞的石油資源。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