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帝國危機(第1/12 頁)
第二章 帝國危機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
三國混戰時代結束後,休養生息成為西晉帝國的主題。
司馬炎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在全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重視生產,鼓勵墾荒,勸課農桑,興修水利,逐步使國家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百姓暫時擺脫了戰亂之苦。
從280年至289年的十年間內,西晉沃野千里,牛馬遍野,家給人足,民和俗靜,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 “太康盛世”。
之所以稱“太康盛世”,是因為司馬炎於280年4月由泰始改元太康。當年曹魏的少年熱血皇帝曹髦,以夏少康自許,期望出現“少康中興”一樣的盛世,結果被司馬氏宰掉,而在司馬氏的統治下反而出現了“太康盛世”,令人唏噓。同時又說明,在地大物博、人民勤儉的神州,只要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也一定差不了,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
最明顯的是人口的增長。263年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投降時,蜀漢提交的戶口賬冊顯示,蜀漢全國共28萬戶,94萬人。其中軍隊10萬2千人,官吏4萬人。6個人就有一個吃皇糧。再扣除老年人和孩子,3個勞動力就得養1個吃財政飯的,難怪劉阿斗投降的這麼堅決,實在是撐不下去了。戰爭給國家經濟造成的壓力有多大,可以問問當今的普大帝。其餘兩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據考證,三國末年,吳國人口230萬餘,魏國443萬餘,這樣,三國共計 767萬餘口。
767萬人口是個什麼概念?
筆者所在的青島市,現常住人口已近千萬,也就是說,三國末年的總人口,比現在青島市的人口還少數百萬。
戰亂猛於虎也!
西晉初年的人口,則達到了1600餘萬,增長了一倍多。只要經濟活躍,國強民富,即使沒有三胎政策,人口也能有序增長。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預示著一個自漢以來的強大帝國,將誕生在九州大地。
會麼?
某日,一箇中年官員低著頭從首都洛陽皇宮裡出來,眉頭緊鎖,神情抑鬱,邊走邊若有所思,不小心碰到了宮門外設定的銅駝。此人搖了搖頭,指著銅駝嘆息:總有一天,我會看到你們臥伏在荊棘中。
此人名索靖,字幼安,敦煌人,出自官宦世家,年少時即有逸群之量,才藝過人,馳名海內,當過地方官雁門太守、酒泉太守,也以蕩寇將軍之職帶兵打過仗,還當過皇帝秘書駙馬都尉、尚書郎、散旗常侍,與同鄉汜衷、張甝、索紾、索永並稱“敦煌五龍”。
索靖還出自書法世家,其奶奶的弟弟,即是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的 “草書之祖”張芝。索靖的草書深得張芝之法,其書“遒勁而峻險。遒勁處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峻險處如雪嶺孤松,冰河危石”梁武帝蕭衍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輕易推許古人,一次,路過索靖書寫的碑石後,竟臥於碑下,朝夕摩掌,如痴如醉,不忍離去。
工作履歷豐富的人,往往看問題更有深度。對落筆去向斟酌得當的人,往往目光更精準。偏偏,索靖這兩項都佔了。他的這一番話,也為後世創設了一個成語“銅駝荊棘”。
皇宮外的銅駝,將窩伏在一片荊棘中,排除遷都的可能,自然是指國土淪陷後殘破的景象。索靖最終也死於自己預言的這種亂世,後敘。
明明是“太康盛世”,卻說如此喪氣之話,索靖是仕途不順發牢騷嗎?顯然不是,因為,他敏銳的看到,西晉帝國在繁榮的表象下,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一、西晉帝國始終代表著宗室、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