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ldo;好東西啊,李德全,你的手藝真的不錯,&rdo;朱由校滿意的去揀弩箭,李德全也跟著去揀。
&ldo;謝謝聖上誇獎,但這是傳統製法真的不算什麼。&rdo;李德全倒不是真的謙遜,因為這時候工藝還沒有流失,制箭制弩的還大都會做,並不顯得稀奇。
&ldo;來,朕給你說說朕的改進方案,&rdo;揀完了弩箭,朱由校帶著李德全回到了西暖閣。
&ldo;首先要改進的是弩臂和弩幹,這是弩的一切的根本,沒有它們一切都沒用。弩幹要改成鋼材的,這樣才有改變的空間,否則力量一大整個弩幹承受不了,把它加寬加長。弩臂同時也要改成鋼製的,加寬到五尺長,相應的把厚度也增加一點。沒錯,朕說的就是這個尺寸,要知道弩或者弓箭的威力大小主要看蓄力的大小,蓄的越多射的越遠,明白嗎?&rdo;朱由校看著聽的一頭霧水的李德全,自己講的不複雜啊?
&ldo;皇上,奴才不知道什麼是蓄力,&rdo;李德全倒是不恥下問,沒有不懂裝懂。
&ldo;蓄,就是積蓄,就是平時說的攢,你攢過錢沒有?&rdo;
&ldo;攢過,&rdo;
&ldo;對,一點點的攢,就是這樣,這個過程就是蓄力的過程,&rdo;這時候朱由校拿過弩來,慢慢的推動槓桿邊說邊演示,&ldo;看到弩弦沒有,這個過程就叫蓄力,現在後緣把弦勾住了,蓄力就完成了,這個力量在發射的時候一次性迸發而出,而這個蓄的力量就決定弩箭射程的遠近。所以朕要造大弩,目的就是為了射的更遠,威力更大,當然如果這個東西大到一定的程度應該就是床弩了吧。&rdo;
其實在古代真的沒有多少人去研究物的原理,否則冷兵器的威力不可能會差熱兵器那麼多,當然後世很長一段時間就是有了熱兵器,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在百米之內。比如說鬼子的三八大蓋,比起冷兵器來也不一定能強多少,就是射速快而已,二百米之內是有效射程,遠了一是看不到,二是根本瞄不準,只是沒有多少人真正的沉下心來研究而已。以前朱由校也沒想過此類的事情,但現在被逼無奈啊,幾千明軍可以趕著幾萬農民軍跑,而幾十幾百的建奴卻又可以趕著明軍跑,為什麼?不就是攻擊力輸出的不夠嗎?明軍的中程攻擊差到了極點,農民軍根本就沒有,所以被殺了一些人之後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為了那點還不一定發到手裡的軍響不值得賣命啊,於是一鬨而散。如果有大規模的攻擊力輸出武器,什麼建奴,又不是鐵打的,幾萬人來個萬弩齊射,戰場上也剩下不了幾個了,那樣誰還會害怕?而明軍的一些將領就是認識不到這個問題,或者是勇敢的去和建奴去肉搏,那建奴的強壯又豈是整天吃都成問題、訓練又不及時的明軍能夠對付的了的?那還是還一個大學生對付初中生的結果,所以大敗是主題曲了,即便是大勝,也是以極大的代價換人家極小的損失,比如袁崇煥舉國慶祝的所謂的那個什麼大捷,才殺了人家幾百人,說起來真丟人。估計建奴那邊也一定會為這種明軍的&l;大捷&r;慶功吧,無論怎麼說人家也是隻死了兩百多人,殺的明軍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但肯定不會比建奴多那倒是肯定的。還有更多的就是畏敵如虎,無論建奴多少人在眼前晃,我就是守在城裡不出來,典型的烏龜戰術,其實也稱不上戰術了。朱由校的設計就是前有盾牌擋住建奴的箭支,建奴騎射為本,那騎是跟著蒙古人學的,成績怎麼樣不說,但射的本領在當前還真的不錯,最起碼對付明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後有戰士手持改進版的諸葛弩,等敵人進入射程後,只管全心全意攻擊力輸出就可以了。這時候估計建奴那邊還沒什麼大炮,就是有了笨重的實心炮能有多少殺傷力?只要持盾不斷逼近,到了大炮的死角一切就沒有